5月20日,东莞市文化馆正式拉开2017东莞文化四季之非遗季序幕,东莞市16项本土非遗项目,与广州榄雕、深圳潮俗皮影戏等18项外市精品非遗联合亮相,全面启动以“非遗走进城市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市民在墟市中饱尝非遗文化大餐,感召更多地市民自觉参与到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来,一起喊响“520非遗、我爱你非遗”的口号。
“非遗季”活动是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下,由东莞市文化馆主办,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一季主题性活动。
“非遗季”很多东西看
“非遗季”是东莞市文化馆“文化四季”的第二季,是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新举措的一次集中展示。
在5月20日的启动仪式上,东莞非遗工作大胆创新的思路全面体现,主办方通过东莞非遗墟市的影响力,邀请周边9市成立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并举行首场城际非遗墟市。东莞的龙舟制作技艺、麒麟制作、醒狮头制作技艺、茶山公仔、矮仔肠制作技艺、庾家粽制作技艺、糖不甩等16项本土非遗项目,与广州榄雕、佛山彩灯、深圳潮俗皮影戏、清远瑶族银饰制作技艺、河源桂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云浮南乳花生技艺、韶关乳源《瑶族刺绣》、阳江风筝、惠州龙门年饼制作技艺等18项外市精品非遗联合亮相,让市民在墟市中饱尝非遗文化大餐。
此外,启动仪式还进行了馆校共建签约、非遗系列丛书首发、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颁牌等,展现东莞近期非遗工作成果。
2017东莞“非遗季”时间为5月、6月,期间除每周六固定举办东莞非遗墟市外,还将持续精彩上演多项主题活动,包括与启动仪式同时开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第一灯”千角灯、致敬新昌鼓制作传承人叶任和纪念展、大步巡游三个项目的专题影像展,及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非遗精品展演、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非遗原创服装设计、非遗征文颁奖暨朗诵会、“致敬非遗传承人”东莞市文化四季之非遗季闭幕式等,整体呈现出项目内容新、组织形式活,项目影响大、活动辐射广,项目示范性强、活动推动力大三大特点。
据介绍,非遗三大影像展是运用现代影像手段和崭新策展思维,对东莞市非遗项目精神魅力和文化魅力的全新展示,为促进东莞非遗项目的现代转变提供示范和经验。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是从形式到内容都注重创意的一次活动,非遗文创获奖作品,将得到相关专家的指导,最后,还将通过相关企业的对接,转化为产品。
龙舟月活动将整合东莞市水乡片各镇街赛龙舟活动,集中展示东莞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赛龙舟”(龙舟月)品牌系列活动的影响力,是本次“非遗季”参与镇街、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活动之一。
东莞非遗原创服装设计项目邀请了广东省十大杰出服装设计师参与设计服装,如此大规模的非遗题材原创服装设计活动,应为国内首例。广东省服装设计周将因此设立东莞专场,十大设计师设计的 32套服装,将在全市32个镇街进行巡展,最后,这些非遗题材的服装作品将被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收藏。
“非遗季”在全国属首创
东莞“非遗季”在全省乃至全国属首创,活动的举办的将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也为推动东莞非遗项目现代转变和产业转变提供新动能,同时更是对东莞非遗工作的一次检阅和提出新要求。
据介绍,迄今为止,东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9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20项。有2人被评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人被评为广东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被评为东莞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镇四级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接下来,东莞非遗工作将以“非遗季”举办为动力,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申报评审工作,深入开展全国性、省市内非遗交流活动,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非遗墟市走镇街等活态非遗活动开展,促进我市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及推动项目产业转变,同时进一步完善非遗产品与创意设计公司的互动机制,完善补充非遗展厅功能,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让非遗保护成为广大群众受益、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事业,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新进步。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