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学生走进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近距离参观国家级非遗项目千角灯,并向千角灯唯一传承人张树祺学习制作千角灯的零部件,了解千角灯的历史文化及感受非遗的魅力。
据了解,"千角灯"是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汉族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寓意"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非遗展厅里的千角灯,是现存3盏千角灯中最大的一盏,由张树祺和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共同努力,经过一年时间制作完成。
当天下午,数十名步步高小学学生聚集在东莞市非遗展厅的千角灯下,聆听导览人员介绍千角灯的历史和外观特点。现场的学生都认真听讲、细心观察,对于这个巨大的传统纸扎宫灯都感到非常新奇。
参观完千角灯,小学生开始进入学习制作千角灯零部件的环节。他们学习的是用铁丝制作一个梯形形状的零部件,并将通花纸粘贴上去。小学生在张树祺的指导下,画出铁丝的刻度,并用钳子把铁丝弄成一个梯形,再用纸条固定。不少小学生认为,制作千角灯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更了解这个非遗项目。
莞城文化服务中心介绍,此前已经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展览、讲座等,走进学校让学生了解千角灯。此次活动,是步步高小学每周组织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来学习制作千角灯的其中一次,希望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见习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