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居民需求奔走的网格员 他们为大鹏美景增添光彩

读特记者 朱冀
2020-05-18 13:31
摘要

在年初那段特殊的日子,往日人流不息的景区陷入寂静,在安静的街头巷尾却有另一群人走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打好背包上"前线"的转业军人志愿者、为居民需求奔走的网格员、做实每件小事的小组长 …… 他们不惧风险,迎风而立,就是这样的守护人,为大鹏构筑起了防疫堡垒。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大鹏迷人的景色不被辜负,让这个美丽的半岛再一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5 月假日的大鹏新区,较场尾民宿音乐声悠扬,七娘山步道旅客穿梭,海边骑行者们享受着蓝天与绿荫,伴随疫情逐渐缓解,火热的旅游景象已经重现大鹏半岛。

在年初那段特殊的日子,往日人流不息的景区陷入寂静,在安静的街头巷尾却有另一群人走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打好背包上"前线"的转业军人志愿者、为居民需求奔走的网格员、做实每件小事的小组长 …… 他们不惧风险,迎风而立,就是这样的守护人,为大鹏构筑起了防疫堡垒。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大鹏迷人的景色不被辜负,让这个美丽的半岛再一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陈光龙 转业报到第一天 他打好背包上了"前线"

今年,是陈光龙从军 18 载后第一次与家人团聚过年,他本想利用这个春节假期好好陪伴家人,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彻底打破了他的计划。

▲测量体温,核验车辆,劝返人员,陈光龙(左)每日的工作都安排得很满。

年初疫情大规模扩散的消息传来,全国万众一心,各地志愿者纷纷前往武汉支援。曾在部队任职的陈光龙看到电视上战友们一个个奔向湖北一线,熟悉的口号和动员誓词再一次点燃了他心中的激情。

"当时他是直接打着背包来的,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来报到的。"说起见到陈光龙的第一印象,新区水务局负责人记忆犹新,虽然之前素不相识,但自己第一眼看到这个打着背包申请前往一线的转业军人,就感觉特别值得信任。

就这样,曾经的绿军装换成了红马甲,自从 2 月 2 日出发陈光龙就扎进了大鹏新区水头社区一线。

每天起床,陈光龙就开始走访自己负责跟进的 14 户外地居民小组,随后抓紧时间与社区卡点志愿者换班,测量体温,核验车辆,劝返人员。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智慧。"家里有什么困难,我帮忙解决。""隔离期快到了,解除申请准备好了吗?" ……

为了确保自己负责的居民小组防疫工作做到位,陈光龙拉了一个微信群,每天都会进行信息核对,居民们何时回深、隔离时间、生活必需品缺哪些,这些信息在陈光龙的笔记本上一一备案。

有一段时间,新区水务局党支部发来通知,驻点水头社区的志愿者们已经到了轮换期,他们可以申请去任务轻一些的岗位,也建议陈光龙主动提出申请,多空出些时间回家陪陪孩子。

经过考虑,陈光龙决定和团队继续留在水头社区驻点。"对这边的情况和居民已经比较熟悉了,换人工作可能会有很多不便,以后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还有很多。"陈光龙说,希望继续留着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最重要的是,自己每次回家时都能看到家附近有着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志愿者,"我知道守好这里,他们一定会更安全。"

吴德春 57 岁的"手机控" 升级版"外卖小哥"

在深圳市公安局大鹏新区分局任职延伸监管警察的吴德春,今年已经 57 岁了。闻令而动,腰板笔直,是所有人见到他的第一印象。

年初加入防疫一线后,吴德春主动申请进入了外来人员众多、人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的葵新社区驻点,带着 4 个网格员负责社区防疫。入户排查、检测体温、劝离聚集人员、张贴防疫公告及封条 …… 在社区,每一处都有他的身影。

每天早上 8 时,天刚刚亮,吴德春就会赶到社区工作站,与自己带领的其他 4 个网格员商定当天的工作计划。根据昨天卡点传来的外人人口回归信息,提前整理好入户宣传资料、消毒器具、走访资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社区,每一处都有吴德春的身影。

开展防疫宣传、掌握人员动向、做好排查登记、避免人群聚集 …… 在这段非常时期,吴德春每天早出晚归,手机各种消息提示音都响个不停。

"现在养成了个习惯,5 分钟不看手机就总感觉哪不对。"老吴经常开玩笑说,没想到抗疫工作还能让人变年轻,咱 57 岁的老人家,也变得和年轻人一样是个"手机控"了。

随着返深潮,居家医学观察的人越来越多,吴德春和网格员的居民微信群开始多了很多新的"任务"。

"您好,麻烦明天帮我买一斤五花肉,还有三斤米,一棵大白菜 …… "每天傍晚时候,"为服务对象买菜"微信群都会收到自己所负责的居家医学观察居民发来的购买清单。不论是一斤米还是一个快递,他都会回复一句 "好的"。

不过有时候这一句"好的",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完成。吴德春坦言,在最开始刚揽下这些活时,街坊们眼花缭乱的菜单着实让他们头疼,后来慢慢有了经验,需要的东西提前电话订好,第二天统一拿上就送,倒也省了不少事。

吴德春说,"在那段特殊时期里,我们也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社区的居民们,在家中请放心,我们一直和你们在一起。"

许鹏钦 才下抗疫一线 又上援疆前线

" 997 天的社区工作和生活,正式画上句号!感恩遇见,感谢有你,祝福水头,祝福大家!"离开了坚守了近 2 个月的防疫一线,水头社区党委书记许鹏钦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简短却饱含温情和力量。

▲许鹏钦(左)走访慰问居家医学观察人员。

春节前,许鹏钦就接到了援疆干部派遣通知,作为深圳第十批援疆干部的一员,将挂职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党委副书记。疫情阻挡了进疆的步伐,许鹏钦留在岗位上与社区全体同仁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

担任网格工作组组长,带队开展"扫楼"行动;变身卡长,协助做好卡口进出人员的体温监测和登记工作;开展"三小场所"平安复工专项指导帮扶行动,指导经营户落实好主体责任 …… 许鹏钦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主义者",他常说一句话:"与其坐着等指挥,不如下沉一线干着指挥。"

在许鹏钦的带领下,水头社区防疫工作无不体现一个"实"字。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许鹏钦发现,一些‘三小场所’符合复工复产条件,但却缺少口罩等防疫物品,许鹏钦决心帮助 "三小场所"解决实际困难。

为此,水头社区率先开展"三小场所"平安复工专项指导帮扶行动,现场指导"三小场所"负责人落实好主体责任,并送上平安复工包。许鹏钦说:"既然在这个岗位,我们就是要把居民每一件‘小事’做好,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许鹏钦又即将开启为期三年的援疆之旅。对此,他表示,"初心不变,坚持依旧,继续前行!"

孙文杰 脚伤不能阻挡他上抗疫一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深圳市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广电科科长孙文杰自荐请战,奋战在新区文旅防疫第一线。在企业复工的节点上,孙文杰作为疫情防控区直机关突击队一员,下沉葵涌办事处负责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工作。

▲孙文杰(左二)与队员一起巡查葵涌企业防疫工作。

疫情发生后,旅游景区的营业暂停了,但防疫工作丝毫不能松懈。为了有力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孙文杰不顾左脚严重扭伤,每日下沉巡查。那些日子,在较场尾总能看到拖着脚伤的孙文杰在宽街窄巷里蹒跚前行的身影。

在很多时间里,需要解决的不只是疫情的防控,还有疫情带给景区商户的困难。"大鹏所城是新区近两年人气最旺的旅游区,商家们原本囤了不少货以应付春节假期人流,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孙文杰说,巡查时发现大鹏所城一家面馆老板愁眉不展,原来他年前囤了很多原料,一下子卖不出去就怕放坏了。孙文杰知道后,立即跟同事们商量,采用团购的办法,把老板囤的物资消化掉,这样老板有了现金可以周转,又不怕东西放坏了。

"复工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核查要准备什么证明?流程如何?"在新区各企业复工的时间里,几乎每次巡查,孙文杰都会面临着这样的提问,他不仅耐心解答,还要帮相关企业检查材料。而这并不是他的全部工作,为了缓解社区卡点值守人手的紧张,孙文杰还主动报名,成为葵涌高源社区卡点的备勤人员。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朱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