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债券通”获批 初期先开通“北向通”

读特记者 熊子恒
2017-05-16 23:28
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16日发布联合公告,决定同意内地基础设施机构和香港基础设施机构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16日发布联合公告,决定同意内地基础设施机构和香港基础设施机构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

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债券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投资于香港债券市场。

为何首先开通北向通?央行表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吸引力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债券通”是内地与香港两个债券市场两种交易结算制度的对接,涉及到两地交易、结算等多家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在技术和实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本着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北向通",可以为未来"双向通"积累经验。

联合公告指出,"债券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合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巩固与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稳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联合公告明确,“债券通”遵循两地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北向通"遵守现行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同时尊重国际惯例做法,"北向通"没有投资额度限制。

联合公告说,香港与内地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应当按照稳妥有序、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推进"债券通"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完成相关规则和系统建设、回应市场参与者实际需求、获得相关监管许可及其他所有必需的工作准备就绪后,正式启动“债券通”。

内地基础设施机构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基础设施机构包括: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

【延伸阅读】

" 债券通"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央行同时还在其网站了发布内地与香港“债券通”答记者问,详解“债券通”推出的背景、意义及,以及在跨境资金流动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创新外资入市渠道  

“债券通”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同时仍遵从既有的资本项目管理、中长期机构投资者资质要求、投资交易信息全面收集等规范管理安排。

央行表示,“债券通”以国际债券市场通行的模式为境外机构增加了一条可通过境内外基础设施连接便捷入市的新渠道,以提高入市效率。

从其它国家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经验看,境外投资者既可以采取逐家到境内开户模式入市,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连通的模式投资于该国债券市场。其中,前一种模式下,对境外投资者要求较高,需要对该国债券市场相关法规制度和市场环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后一种模式下,境外投资者可以依靠基础设施互联和多级托管来便捷地"一点接入"全球债券市场,成为了国际主流做法

央行指出,“债券通”属于后一种模式,其通过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使国际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业务习惯、同时有效遵从内地市场法规制度的前提下,便捷地参与内地债券市场。

多举措防范风险 

引入外资投资者的同时,“债券通”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央行表示,实施“债券通”可能在跨境资金流动、投资者保护与市场透明度、基础设施互联、跨境监管执法等方面面临一定风险与挑战。对此主要将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应对措施。

一是分步实施。现阶段实施"北向通",未来根据两地金融合作总体安排适时开通"南向通",影响总体可控。特别是,人民银行始终注重引入以资产配置需求为主的央行类机构和中长期投资者,"债券通"引入的境外投资者与已有可直接入市的投资者范围相同,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相对较低。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初期拟采用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做市机构交易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境外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方风险,在市场发生波动时亦可较好地吸收流动性冲击、稳定市场。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制定稳健合理的系统连接安排,确保业务系统在软硬件架构设计、人员保障、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可靠性。

三是深化监管与执法合作。人民银行一直与香港金管局等监管部门保持紧密沟通。下一步拟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债券通"实施后两地监管当局将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

【相关背景】

我国债券市场托管量居全球第三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3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6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二,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序列完整、交易工具丰富,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

另外,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2016年人民银行发布3号公告,进一步拓宽了可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类型和交易工具范围,取消了投资额度限制,简化了投资管理程序。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资者入市,总投资余额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但与其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市场相比,仍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开放。

同时,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始终保持良好互动,联系不断深化,具备较好的合作基础。目前已有近200家在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许多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已经接入香港交易结算系统。在此背景下,以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内地与香港"债券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重要举措。

(据新华社消息、央行官网等综合整理)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