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答问》|寻得书学门径 阐述古典传统

梅涵
2020-05-17 10:08
摘要

这本书中既有讨论书法技法的内容、讨论审美的内容,也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关系的内容,并在最后附录中为读者提供了三十种中国书学基本书目,以便于读者在阅读《书法答问》一书之后进一步沿着某一个方面更深入、更具体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书法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书画、中国音乐等产生浓厚兴趣。但毕竟古代与现代有着时空距离,古人已逝,他们的思想传載于浩瀚的典籍之内,他们的艺术作品珍藏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之中,想要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经典,就需要阅读前人的书籍,更需要当代学者的进一步解读,深入了解,方可初窥门径。

学子,敬业勤思善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此自古之理。清末张之洞著有《书目答问》一书,主要针对学子读书不知要领而编撰,以指示治学门径;章太炎曾撰问答体文字学专著《小学答问》;康有为亦著有为士子讲述读书次第及方法的《桂学答问》,前贤们的这些著作为学子治学提供了方向与方法。对于当今学习书法的学生来说,朱天曙教授《书法答问》一书的面世有着重要的“循理”意义。

《书法答问》

朱天曙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0年4月版

朱天曙教授收集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普遍问题,整理并结合他在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北大等几所学校的讲稿内容,以极为自由的问答形式,配以考究的图片,深入浅出的向读者介绍了书法方面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知晓常识,找到学书之门的钥匙。

这本书中既有讨论书法技法的内容、讨论审美的内容,也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关系的内容,并在最后附录中为读者提供了三十种中国书学基本书目,以便于读者在阅读《书法答问》一书之后进一步沿着某一个方面更深入、更具体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书法。因此,这本书具有注重书法学习共性和人文关怀、内容精准平实,讨论循序渐进、图片精美考究、阅读轻松愉快几个特点。基于此,这本书可谓是学习书法阶梯之阶梯,门径之门径了。

本书内页

注重书法学习共性和人文关怀

书法的学习,可以说既有趣又枯燥,既简单又困难。

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当你在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之后,能够静下心来,通过手中的毛笔书写自己内心的情感;之所以枯燥,主要体现在入门阶段的学习上。学习任何一种艺术,前期必定需要耐下性子,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就好比学习一种乐器,你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演奏方法,进而以正确的方式不断地练习和体会,有时甚至会有皮肉之痛。学习书法亦然,当下社会,除了键盘输入,硬笔是我们书写的主要工具,所以毛笔与我们产生了距离,而要掌握毛笔书写的方法,前期必须耐心地临摹学习古人经典,掌握用笔用墨等方法,这个过程是枯燥且漫长的,很多人刚开始有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坚持不下去,于是放弃了。之所以说学习书法简单,是因为书法的学习是有法可循的,关键在于入门要正,之后便是坚持;说学习书法是困难的,是由于书法涵盖了技法、审美、人文以及哲学四个主要内容层面,学习者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和琢磨。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学习书法过程当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比如刚开始学习书法的人,就会面临挑选工具、选择字帖等问题,工具准备好了,接下来开始学习,又会面临怎样执笔?如何调墨?临摹时要注意什么?等等。因此,《书法答问》这本书,主要涉及的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大家在学习书法过程当中,经常会碰到的共同问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先生在这本书的推荐语中说:“这是一本谈中国书法‘共性’的专业书。在艺术上,有‘共性’才能有‘个性’。”既然说这是一本“专业书”,这便与“业余”是不同的,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怎么样学习书法的。这本书多少能为读者解决共性问题,至于个性问题则需要学习书法者在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可辅以“附录”所推荐的三十种书学书目进一步深化。

本书内页

内容精准平实,讨论循序渐进

《书法答问》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十五课:第一个部分是上编,即书法入门知识,其中包括毛笔的分类、挑选毛笔、开笔、墨的制作、好墨的特点、墨块与墨汁的区别、磨墨、古代的纸张、宣纸使用的讲究、砚台、笔法、墨法、碑帖知识,读帖、临帖等问题,这些问题基础且重要。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也提到书写时的“五乖五合”,其中有言:“纸墨相发,四合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没有好的、专业的工具是学不好书法的;同样,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则会使自己的学习误入歧途,越练越糟。

第二个部分是中编,内容是书体临习指要,这部分介绍了篆、隶、楷、行、草几种书体中很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并详细讲解了这几种书体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细细品读,便可以了解一些书写的方法。

第三个部分是下编,即书法艺术审美。其中重点谈及书法审美的内涵,包括艺术特征、欣赏内容、“诗书画印”一体的传统和古代经典书论,并结合作者个人的书写经验,开诚布公地向读者介绍自己是怎么样来认识、看待和学习这些古代传统经典,并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笔下的东西,为读者的书法学习提供了借鉴。

有人说,我还想继续深化学习书法,怎么办?朱天曙教授开下了书单,即附录所收的《中国书学基本书目三十种》,这是通过目录的方式来呈现的。包括六种常用工具书、六种古代书论汇编书、五种文字学和书法史类书、三种书法理论书、四种书法鉴定书以及六种书法图录书。目的在于使有心于书法学习中想要更进一步学习的读者,可以通过附录里所介绍的基本书目获得相关信息,从而找到自己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的书籍。实可谓用心良苦。

本书内页

图片精美考究,阅读轻松愉快

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你也许就会发现:凡是拍摄的实物照片,都经过了黑白处理,图片典雅耐看,比如第十九页的“仿古镇纸”一图,镇纸的摆放、拍摄角度很是讲究,并不像用手机随便一拍那样草率,可见作者以及本书的编辑在图片选用上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另外,书中插入的历代经典作品图片清晰度很高,色正且排版考究,图注准确详尽,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亦可以将其作为很好的临摹范本。

这本书以自由的问答形式呈现给读者,且每一方面的问题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回答深入浅出,文字不繁多,一变我们对传统固有的死板、枯燥乏味的认知,阅读起来轻松有趣,极为亲切。此外,可以看出在书籍装订方面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封面冷暖色彩的搭配以及烫金技术的处理使得我们得到此书即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读书和学习书法都贵博、贵精、尤贵通,就像朱天曙教授提出的中国书法文化理想十六字:“正见力学,深美闳约,文心诗境,圆融神明”那样,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方法来看待、学习古代优秀传统,进而才能继承并弘扬传统。因此我们当“综其广博,知其源流,积其功力”(《书法答问·引言》),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以艺入道、学古通今、圆融神明的境界。

编辑 高原

(作者:梅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