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大世界 “非遗”潮绣文化闪耀文博会
读特记者 王若琳 文/图
2017-05-11 20:59

近年,不少中外明星甚至普通新娘身着龙凤褂出嫁,知名艺人刘诗诗婚礼上一袭美丽的龙凤褂中式礼服更被时尚界热捧,凤褂的走红,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步入大众视野。

文博会首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中“香聚绣庄”展出的刺绣作品频频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这些昂贵的礼服和精美的收藏品,全部出自潮州绣娘之手。绵密的一针一线,记录着潮绣这一传统文化技艺的复兴和传承。

小针线大作品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与不少展位用歌舞、视频等热闹的方式吸引人气的方式相比,“香聚绣庄”安静得有些特别。一扇刺绣荷花屏风、几身龙凤褂、满墙的刺绣书画和两个展柜的礼品奖杯,这些无声的艺术品却成了最好的“广告”,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香聚绣庄”展出的刺绣作品

绣庄“庄主”、潮州粤绣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文化传承人佘燕璇女士身穿黑色刺绣旗袍,微笑着向记者和参观者们介绍潮绣文化。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一大主要支流,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刺绣珍品,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其他绣种不同的是,潮绣强调立体感和质感,运用绣、钉、垫、拼等阵法绣制,尤以“二针启麟”的绣法最为突出,“垫高绣”呈浮雕感,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

“我们的作品不仅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也融合和借鉴西方文化。”佘燕璇说,“将潮绣和多元文化结合,才是最好的推广和传承方式。”记者看到,“香聚绣庄“展出的作品囊括中外文化元素,仅是刺绣画就有风景、中国壁画、书法、西方油画人像等各种内容,礼品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一件黄金龙袍和几身龙凤褂,一针一线绣出酣畅的大家气派。记者在展位停留期间,不断有参观者一边拍照一边感叹作品之精细华美。

潮绣进学校 工作室向全球开放免费教学

作为潮州最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潮绣的传承一度成为大师们头疼的难题,过去主要靠家庭中的女性传承,后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无心专于传统技艺,使得潮绣几度浮沉。

2012年9月,佘燕璇在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开设了大师工作室,为潮绣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佘燕璇介绍,每年大约有150名服装专业的学生跟随她学习潮绣技艺。服装专业与传统潮绣结合,让学生们找到了更多的灵感。去年深圳文博会上,一幅世界上最大的潮绣巨制《幽燕金秋图》引起轰动,这幅长16米、宽3米的作品正是佘燕璇与校方共同策划、创制而成,她的数十位学生参与了创作。

佘燕璇和她的刺绣作品

全情投入刺绣的佘燕璇

佘燕璇的女儿佘旭垒担任大师工作室的讲师,更多的时候是这位“90后”工艺美术师在课堂上讲解、示范。“一针一绣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着很深的技艺与奥妙。”佘旭磊说,她们不仅要传授针法,更要让学生了解技艺和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那才是潮绣文化的精髓。”

学习潮绣,天赋也很重要。“学刺绣的不仅是女性,很多绣郎往往比绣娘更加技艺了得!”佘旭磊说,现在,佘燕璇的工作室面向全世界开放免费教学,为的是让更多人更近距离地了解潮绣文化,也让潮绣向更广阔的空间传承和发展。

适应市场需求 让传统工艺走入现代生活

“传统工艺会失传,很大原因是缺乏产业化经营。”佘燕璇说。过去,很多绣娘只是找零活补贴家用,许多刺绣人才因为觉得传统技艺落伍、赚不到钱而放弃这一行。在佘燕璇看来,与现代服饰、礼品等多行业相结合,是潮绣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

现在,在佘燕璇这样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努力下,潮绣在保留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坚持突出创意创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在传承创新、市场品牌上百花齐放,用传统技艺文化创造出经济效益,不仅为许多传统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如今,“潮绣”已成了绣娘们的“事业”,佘燕璇和绣娘们每天源源不断接到新的订单,服装、礼品、收藏品等供不应求。

完成一件潮绣作品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然而,即使将传统技艺产业化,佘燕璇和绣娘们依然坚持全手工刺绣。佘燕璇母女说,运用传统工艺生产出适合现代需求的新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才能在展示和弘扬潮州传统文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王若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