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每一天是从ABC开始的,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心思也都在研究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上,在乐趣与成就感中去探索这门外语。”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的董仲棱老师如是说。
董老师是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他每一天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与英语字母打交道。日前,光明区疫情逐渐平稳,学校初中学生已经返校,老师们的工作重心也从在线教学向实体开学过渡,董老师更是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写下了别出心裁的“字母工作记”。
在学校里,董老师虽然和同学们之间隔着口罩,但他们共同学习、共同钻研的心是系在一起的。他和同学们一道,在对ABC的研究探讨中不断深化英语学习,在教学中他也善于用“ABC”的方式激发学生志趣,帮助他们保持学习动能。“A”指的是“Aspire”。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以志向为导向,在英语学习的路上越走越坚定。他认为,学习英语的信心从“声”开始,引导学生关注音节、关注音形联系,以声音为基石完成语言的探索和学习。“B”指的是“Behave”。董老师特别强调行动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线教学期间,部分同学出现学习惰性,在线学习变为“挂线学习”,学习质量大打折扣。他通过组织小组负责,实施开展学习打卡和在线互动,督促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C”指的是“Consistent”。董老师观察到,有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影响,在某个特定节点上出现学习瓶颈。在这个时候,他就会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采用沟通面谈、设置合适任务、协助解决学习困难等方式,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力。
除了ABC,董老师和他的学生们还和更多字母结下了深深的缘分。他把自己的课堂命名为DEC。他戏称,“DEC指的就是Dong's English Classroom,董老师英语课堂。”当然实际上,DEC体现了董老师的一种教学思路,它具体指的是Dynamic English Classroom(动态英语课堂)。他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动态是常态,动静结合能让孩子们的学习成效最大化。通过脑动(智力层面)、身动(活动层面)、心动(情感层面)等各方面的“多动”,学生才可能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发展学习策略,促进自身全方位发展。
他通过各个层面的活动,展示DEC的实际运用,帮助自己的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在曾经的一次区“同课异构”课上,他首创了一个idea box的活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上讲坛,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地做到了把自己的idea融入一个box,实现了思维的聚合和发散;同时课堂上,学生们身动、心动、嘴动,纷纷走到听课教师身边,共同学习,与听课老师交流探讨,其乐融融。在一节远赴湖南的送教课里,他也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在一堂课里让陌生的学生从哑巴英语投入课堂,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中将思路与活动相结合,深入践行动静结合的理念,学生像变了一个人,让当地听课教师颇为惊讶和感慨。
董老师是光明区教育系统“卓越百人”第一批培养对象,也是区第二届名师工程教坛新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跟同事一起团结协作,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结合个人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将使命牢记在心、将初心系于工作,为学生的深层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植而不懈努力。
编辑 彭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