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数字化经济的代表,微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已创造和稳定了大量的就业。5月14日,微信与中国信通院共同发布了《2019-2020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群分析了由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组成的微信生态为当前国家稳就业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2019年微信带动就业机会2963万个,直接带动就业机会达2601万个,同比增长16%;其中小程序成为微信带动就业的核心引擎,2019年小程序直接带动就业机会536万个,相比2018年增长195%。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腾讯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帐户数超过12亿,小程序日活跃帐户数已超过4亿,庞大的线上数据预示着全民数字化就业时代已经来临。
微信就业生态呈三大新趋势
报告认为,微信通过多年来的生态建设,让就业门槛不断降低,整体就业生态呈现出年轻化、产业链条延长、线上价值带动线下就业等特点,并打破了时空限制、解放体力劳动,促进了应届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家庭主妇、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同时加快了数字化就业岗位在三四线城市的普及,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女性就业比例高达47.5%。
此外,微信就业生态也呈现出三大新趋势:分别是从数字化岗位向岗位数字化转变;从稳定的雇佣关系向按需结合、灵活发散的就业方式逐步普及;微信作为新生产工具将成为数字化就业的标配。
据了解,微信生态不仅催生了专门负责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的服务运营、开发、设计和维护等新型行业岗位,同时也不断促进传统行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增添了大量数字化运营岗位。而微信小程序、公众号让劳动者能快速对接供需,微信支付让人们能够便捷的获取劳动报酬,促进了微信就业从“公司+雇员”的雇佣形式转移到“平台+自由职业者”的按需结合形式。此外,灵活的就业模式、丰富的就业渠道、较低的从业门槛,微信在求职端为务工人员提供多样的工作选择,增加就业机会。
以促进残疾人就业脱贫为例,镇坪县曙坪镇中坝村县残联通过创新实施了“协会+微信平台+残疾人”创业就业模式,引导残疾人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发布广告等信息实现增收,使全县残疾人足不出户居家就业。如今,该模式已带动35名重度残疾人累计发送便民、服务、广告及商业等信息20余万条,累计收入60余万元,月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
疫情期间撑就业、扩规模、促经济
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微信生态的数字化能力为抗击疫情和稳定就业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报告指出,疫情期间,线上业务的爆发性增长,也让开发、运营需求,小程序直播带货、远程导购、公众号内容编辑、小程序开发运营等岗位需求大幅增加。据测算,11.1%的小程序开发者,14.5%的微信服务商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工作岗位,岗位总数增加59.7万个,有效地带动就业增量。截至2020年4月,微信平台上就业、招聘相关的小程序有15430个,日活跃用户150万。其中,2019年新增3710个,增幅34%。就业、招聘相关的公众号有178822个,其中2019年新增35024个,增幅27%。
餐饮企业西贝通过企业微信,1月份在线上添加了3万多名客户,全国每天200多家门店客户经理连接着9万多名顾客,并提供线上送餐和食材订购,线上营收占到了总营收的80%以上;知名服装品牌歌莉娅利用企业微信和顾客进行连接等措施,进行线上销售。10天内,每天的GMV都超过120万,最高一天将近300万。
此外,解决完用工难题,微信通过电子消费券等方式,保证了复工复产,让商家生意“不停摆”。五一期间,微信支付线下消费总额较3月环比增长 30%,已经恢复并超过去年12 月的消费水平。深圳罗湖区 4 月 1 日首次发券,仅 6 天带动消费超 30 倍,截至目前,湖南、浙江、广东、武汉等50 余省、市、区通过微信平台发放超百亿电子消费券(含未发放金额),对餐饮、零售、休闲娱乐、服饰美业、交通出行和旅游业提振效果显著。
微信就业催生新职业、新工种
基于微信数字化能力的开放,以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为核心的各项新生产工具的应用和普及,也带来了就业结构和就业形态的诸多变化,催生了新职业、新工种。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5月11日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其中,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
此外,微信生态孵化了服务商这一新型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条。2019年,小程序服务商、企业微信服务商、微信支付服务商总共带动就业292万人,占带动总就业比例的9.9%。
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小游戏开发工程师、微信公众号运营、小程序运营等职业岗位不断涌现,年轻人、大学生成为其中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微信就业人群中,年轻人、大学本科生是主力。55.8%的生态主体超过一半员工年龄在16-29岁之间。从学历分布看,55.0%的生态主体超过一半员工是普通本科学历。微信还创造了大量兼职就业、灵活就业岗位。调查显示,2019年微信带动直接就业机会中兼职就业达1519万个,占总直接就业机会近六成。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