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六部门联合下文加强基础研究 深圳基础研究实现多点发力
读特记者 王海荣
2020-05-14 15:36

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办公厅(室)日前共同制定并印发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这也是科技部继今年3月与发改委、教育部等国家部委联合下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后,再度聚焦“基础研究”。5月13日,记者从深圳市科创委获悉,深圳正依托多个平台持续发力基础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提出五大方面共10条举措,涉及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化项目管理改革、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支持机制。

近年来,深圳聚焦大装置、高平台、前沿领域,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全市科技财政专项资金呈大幅度增长,其中支持基础研究资金占比超过30%。截至去年底,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累计达到2260家,其中国家级118家,省部级605家。深圳还围绕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前沿领域,设立了13家基础研究机构,引进建设了11家由诺奖获得者领衔的实验室/研究院。

今年4月28日,《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草案)》首次提请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拟立法规定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不低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百分之三十。这意味着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投入将有法律依据。

据了解,在做强基础研究进程中,深圳将以光明科学城为集中承载区,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标准推动部省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高水平的高校、实验室、孵化器集群。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建设,重点布局香港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功能性科研平台。深圳还将高标准建设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广东省实验室,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深圳市科创委表示,将探索建立动态竞争机制,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评审机制,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作共赢。同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建立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国外知名大学、城市与国际科研组织的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与科学伦理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相关链接】

五大方面助力基础研究

此次印发的《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共包括五大方面。

♦在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方面,提出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强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部署,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基础问题。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

♦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方面,重点围绕优秀人才团队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在一起共同开展研究。落实科研人员在立项选题、经费使用以及资源配置的自主权,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扫除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

♦在深化项目管理改革方面,改革项目形成机制。对于具备“颠覆性、非共识、高风险”等特征的原创项目,探索建立有别于现行项目的遴选机制。对原创性项目开通绿色评审通道。改进项目实施管理,建立定期评估与弹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制度,三年以下的项目不再进行中期评估。

♦在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方面,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基础研究论文发表后的深化研究、中长期创新绩效评价和成果转化的后评价工作。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建立免责机制,宽容失败。

♦在完善支持机制方面,加大对长期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团队和科研基地的稳定支持。重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

(作者:读特记者 王海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