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运动型猝死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6日,记者从“创新知行荟”首次活动上了解到,一款深圳企业的智能运动健康衫有望解决该问题。该产品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心电实时分析,捕捉心律异常前兆,预防运动猝死。该运动健康衫本月实现量产,而推动该成果转化的阿木(深圳)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敬波表示,跨学科整合是核心壁垒所在,其中来自先进院的心电算法成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据介绍,运动个体差异巨大,特殊人群在运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心血管疾病猝发的危险,比如,有冠心病史或者潜在危险的人群应该如何在锻炼中监控自己的体征?由于运动时肌肉组织的需氧量增加,为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心率相应加快,心输出量增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健康人运动时不会出现心肌缺血表现,冠心病患者运动时则缺血性ST-T段改变。有数据显示,马拉松猝死概率1/50000 ;90%的猝死与心脏疾病相关。目前市面上缺少一个获取准确数据和深层次分析的舒适穿戴产品。
有多年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经验的孙敬波了解到,先进院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烨研究员自2008年就开始进行对基于可穿戴的运动心电分析算法的研究,并且还在不断完善中。核心的发明型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取得证。双方可以优势互补。
其实,科研成果走向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科研过程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难题需要攻克,比如,运动中电极在时时刻刻发生着位移,如何确保连续、稳定地捕捉数据?如何将电子、材料、运动康复、医学和服装⼯工艺结合在⼀一起?“这些难题本身就意味着壁垒,跨学科的整合是最难的,我需要把不同资源整合在一起,比如,电子学方面,是由多种芯⽚片组成的高集成度电路板,能够对电极捕捉到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服装工艺方面,采用高弹性专业运动布料,能够提升运动状态,有助于恢复运动疲劳。还有,高分子材料学,我们采用高弹性专业运动布料,能够提升运动状态。运动康复学,能够实时监控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根据用户的锻炼阶段和目的提示用户作出调整,提高锻炼效率,防止运动损伤。”孙敬波透露跨界整合的秘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算法是最核心的技术,包括医学分析。根据实时心电图的分析,我们能够捕捉到过速、过缓、早搏、漏博、房颤等心律异常。再根据这些异常,我们去分析异常频发、发生的条件等规律来提醒使用者,防止意外发生。未来根据数据的积累和研究,预判心脏疾病在运动中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
据介绍,“创新知行荟”是由南山区科协与中科创客学院主办、深圳市中科钜弘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高端科普活动,主要是邀请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影像产业、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做专题演讲、圆桌对话,以及进行科技成果与产业界对接等。同时,中科创客学院还展示了MBR膜生物反应器研发项目、投影机器人、基于运动负荷心电图分析的智能跑步衣、Dobot机械臂、炫蜂少儿机器人等一批优秀创客项目。
见习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