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好玩好用,但不能“黑飞、乱飞”,有标准管啦

记者 何泳
2016-04-20 03:21
摘要

三项无人机产业联盟标准通过评审啦!无人机“黑飞、乱飞”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有法可治了。

47212aa9da8f6dc67a02ed4430250104

三项无人机产业联盟标准通过评审啦!无人机“黑飞、乱飞”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有法可治了。

2015年是无人机行业爆发增长的一年,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急剧攀升,各种无人机违规飞行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各国的媒体上。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统计,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美国就有583起无人机安全事故被FAA记录在案。无人机“黑飞事件”不仅在美国,世界其他国家也在频繁发生。在中国,也有很多的无人机“黑飞”的相关报道,部分人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惩罚。民用无人机一方面“黑飞”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民用无人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缺失,以致无法对无人机形成有效的管理。

如何降低了无人机“黑飞、乱飞”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4月19日,无人机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在深圳通过了三项无人机产业联盟标准。

由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牵头起草的《民用无人机系统二维条码信息标识技术规范》和《民用无人机系统身份识别通用要求》两项无人机联盟标准,前者通过对无人机产品编码规则进行规定,通过编码让无人机产品“一机一码”,从而为无人机单机身份识别打下基础。后者主要是对无人机身份识别各责任相关方提出要求,可以实现无人机产品质量问题追溯和安全事故追责。

由深圳市巴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民用无人机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第3部分:无线射频性能》,该标准主要提供了无人机系统无线射频发射和接收设备的无线射频检测方法,为民用无人机系统的研发、生产、检测认证提供依据。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测,到2018年,预计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会攀升到10亿美元以上。据业内专家表示,这三项标准的通过促进了无人机市场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无人机身份识别,加强无人机飞行监管,进而促进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推动了民用无人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