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肮脏的三十年代》:亲历者口述当年沙尘暴肆虐景象

读特记者 刘莉
2020-05-12 18:11
摘要

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作品获奖作品《肮脏的 30 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近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作品获奖作品《肮脏的 30 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近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亲历者口述史,通过幸存者的声音和历史图片,再现了一段即将被尘埃掩埋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记忆:当沙尘暴席卷土地,连生命中最简单的事——呼吸,都成了威胁。

《肮脏的 30 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的作者蒂莫西 • 伊根,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曾在《泰晤士报》担任全国新闻记者,游历西方,因参与系列报道《美国的种族生活》而与一组记者分享了 2001 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目前,他为《纽约时报》撰写在线评论专栏,著有多部非虚构作品。2006 年因《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一书荣获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通过幸存人的声音和历史图片,再现了一段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记忆。一战期间及之后狂飙突进的美国西部大开发,推行了错误的宅地政策,再加上战时需求推高了小麦价格,刺激人们不计后果地翻耕大平原,剥光了那里千百年来固定土壤、抵御风蚀的植被。最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所未见的沙尘暴席卷美国西部,还波及了芝加哥甚至纽约。与此同时,美国陷入大萧条,经济不振,过度种植带来的高产粮食无人问津。

作者通过十几个家庭及其所在社区和地区的兴衰,揭开了尘封往事,展现了肮脏的三十年代的悲惨景象:沙尘暴让人们如同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土地荒芜,庄稼欠收,亲人死于尘肺疾病 ……10 年间,承载着未来的宅地变成了黄沙覆盖的墓地。

书中有艰难时刻美国人的勇气与悲哀,有与大自然抗争的坚韧与顽强,有政客的无耻与欺诈,而归根结底是人类对于环境的无知所招致的毁灭性噩运。

《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

(美)蒂莫西 · 伊根 著 龚萍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年 4 月出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