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罗湖第3期 | 文国明:当年城管穿警服“执法”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陈震霖
2022-05-13 08:00



文国明

1930年生人,深圳市中联股份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罗湖区原区长助理,亲历罗湖区创建和早期城建、城管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述时间:2022年4月11日

口述地点:文国明位于罗湖区的家中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陈震霖

我是广东惠州人,出生在香港,1958年调入宝安县。作为参与罗湖区组建的最早7人之一,到1990年退休前,主要负责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罗湖区同月正式组建。农村一下子变城市,大批农民一夜间变成居民,还有同时涌进来的2万名工程兵,整个罗湖的老街解放路、人民路挤满了人,引来厕所爆棚、垃圾成堆、市场混乱、道路破损等问题……罗湖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起步的。

但经过努力,差不多用了七、八年时间,我们就把罗湖建设管理得有模有样了。

文国明于家中接受记者采访

区委书记家里开办公会

参加罗湖区筹建工作的7人,具体姓名我现在记不起来了,可能只有当时的区委书记叶澄海才记得。除了这7个人,其他什么条件都没有,两手空空。大家白天要下基层,沟通工作、建章立制,由于没有电话,彼此联系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就约定每周固定的时间到区委叶书记家里开会。如遇上急事要商量,就在上班外时间彼此上门联系。

最初还借用过蔡屋围村位于布吉河出口处的防洪排涝水闸泵房作办公室,当时的水泵房徒有四壁,连门窗也要重新安装才能使用。不过位置实在偏僻,交通不便,是“虚有其名”的办公室。后来改借深圳长途汽车站的机修车间作为办公室,人声嘈杂,也只好忍受。我们从在汽车站搭伙,到办起了小饭堂。1980年初,我们搬到被撤销了的深圳镇人民政府旧址办公,才正式结束了流动办公的日子。

罗湖建设很快热火朝天。当时,除解放东路、人民北路两段是柏油和水泥路面外,其他路段都是泥沙路。由于一下子来了很多辆大卡车,不堪重负的泥沙道路一下子都变了形。晴天是铺天盖地的黄尘,雨天被碾出无数坑洼,有的车陷在泥浆里打转出不来。

我从龙川请来十多名民工,从茂名运来柏油,从山区买回柴头,哪里有烂路,我们就在那里垒起灶,煮柏油抢修公路。

乌黑的柏油把我熏染成一个“黑面佛”。风吹日晒,烟呛火燎不在话下。有一次我在抢修公路时,遇上一位前来找我介绍工作的老乡。他一见我这副“不光彩”的尊容,立即被吓跑了。回到乡下之后,他到处给我做“广告宣传”,说“此人在深圳工作几十年,熬到办经济特区也捞不到一官半职,还被人赶去修马路,肯定是犯了大错误!”结果这么一传,我们家乡再也没有人来找我介绍工作。

80年代初,深南大道建设者。(图源网络)

想方设法解决如厕、垃圾清理难题

经济特区建设序幕拉开,人口大幅度增长,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最突出的是公厕问题。当时整个老街才三间厕所,整个深圳镇男女蹲位才120个,一个公厕位千人争用,公厕门口日夜排起长龙。

由于第一批来深建设者中男性居多,女厕相对并不紧张,有的男同志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到女厕里去,而厕所后面的化粪池上,用报纸遮着方便的男人,就更常见了。

没办法,我们就去买了30多个大的汽油桶,破开来满街放,大概10到20米就放一个,让人家上厕所也好,放垃圾什么的都好。大概一个星期后,人员才逐步往深圳各个地方分散去。

越来越多人来到了深圳,田地都变成了建筑工地,工地上盖起了工棚,连垃圾都没办法清运,垃圾满天飞。当时只有一个环卫站,总共才14个人。也是没办法中想出了办法,开始家家户户收垃圾费,请来了工人保洁队清理垃圾,买了两部车,新设了垃圾停放场,才解决了问题。

3年多灭了14万只老鼠

罗湖建设全面开花后,原有的天然排水系统不复存在,新的排水系统又未全面建立,出现了市政设施替换期的空隙。特别是地块开挖后,形成了坑塘,大量滋生蚊虫。漫山遍野的平地细土,令老鼠“移居”到居民点“定居谋生”。工棚工地首当其冲,疟疾开始在部分农民工中流行。1979年,疟疾报告有7例,到1983年,有4341例。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消灭蚊蝇鼠蟑成为城管部门的头等大事。我们接连多次安排全市统一灭蚊。选择风静雾重的晚上,在靠近居民点的田野上,堆起了一堆堆洒过药物的草料,用毒烟薰杀野蚊;居民住户同时家家点香喷药,一齐灭蚊。我们还用解放牌汽车装运着四五个用旧汽油桶盛载的稀释药液,喷洒公路两旁的水沟;用专用溶液放入污水塘杀蚊虫,甚至用废柴油封闭水面,闷杀孑孓。

在1982年3月1日至3日那几天,我们动员卫生防疫人员,用蚊帐布做成捞箕,打捞活孑孓。以每斤孑孓2.5元的奖励价收购。三天共出动233人次,捞得孑孓858.35斤。我们点算过,一克孑孓有666条。以此推算,我们一举消灭了28583万多条孑孓。按当时10万人口计,每人可以少受2858只蚊子骚扰。

灭鼠工作较为艰巨,但战绩也十分可观。我们除了聘请专家指导,约请外地专业灭鼠公司与有关单位挂钩包干灭鼠外,自己也组织起专业消杀队伍,负责公共场地的灭鼠工作。我们把鼠药分发到各单位和每家每户,做到地不漏块、街不漏户,全面覆盖施药毒杀老鼠。由于工作做得缜密,未出现过误伤人命事故。

从1983年至1986年10月初,共杀灭146924只老鼠,真真正正打了场漂亮的灭鼠“人民战争”。初次灭鼠时,有的居委会一个晚上就灭杀了半垃圾车的死鼠,看了都令人毛骨悚然。灭鼠工作持续到1989年初,鼠密度就从原来的40%降到5%以下,实现全面达标。

文国明向记者展示曾获得的荣誉证书

罗湖城管“土八路”纳入了“正规军”

管理好建设好城市,还得标本兼治。

短短几年时间,罗湖由原来的“一镇一社”2.6万居民和8900多村民,发展成为有25万人口的市区。为了应对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带来的日益繁重的市容、交通、卫生等管理任务,罗湖将城管部门的职能以及居民委员会的建设与管理,划归罗湖区市政建设委员会(简称“区市政会”)管辖。为增强执法权威,于1982年成立了一支14人的“城市卫生警察”队伍。队伍的编制和行政关系,隶属公安系统。

由于这支队伍首次穿着警服管理市容卫生,体现了法治的威严,加上人员相当积极守纪,管理效果甚佳。但由于隶属关系多元,管理多头,行政领导与业务领导分割等因素,这支队伍在建立了一年多时间后宣告解散。

为了城管业务的需要,区市政会组建起第二支“以管养管”的“城市监察队”。他们借用居委干部编制,招收了6名合同制工。队员的薪酬待遇,与居委干部相同。

这支队伍在区市政会统一指挥下,执行现场管理。他们紧密结合各项中心任务,与街道、居委会基层组织紧密合作,整顿市容、交通、卫生秩序,清理卫生死角,消灭蚊蝇鼠蟑,捕杀违章养狗,发挥了城管的先锋作用,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的卫生先进单位。

市里总结了前后两次建立城管监察队伍的实践,于1984年间筹组了深圳城管监察大队,把罗湖的“土八路”纳入了“正规军”。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陈震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