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的“阅读三问”与国民教育

读特特约作者 林英
2020-05-12 17:12
摘要

《造就中国人》一书,是朱永新这些年来有关阅读推广工作之理论思想与实际成果的一次集大成的总结与呈现。

作为一个从阅读中受惠良多的人,因推己及人,极愿更多的人从阅读中得到滋养。朱永新在其《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海天出版社2019年11月版)的一篇文章中,热忱地分享了自己被阅读照亮的经历,这也为我们理解他何以如此富含理想与热情于阅读推广事业中,提供了一把认识的钥匙。

《造就中国人》一书,是朱永新这些年来有关阅读推广工作之理论思想与实际成果的一次集大成的总结与呈现。就理论思想而言,朱永新长期系统地思考着“阅读三问”:阅读为什么很重要?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这本书即是按照这一结构将其长期的思考文章进行汇辑而成。就实际成果而言,由朱永新领衔并切实指导与推动的国家基础书目基本编制完成,这批书目分别面向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父母、公务员、企业家9个群体,共900个图书推荐条目,在该书中第一次整齐亮相。此书生动系统地展示出朱永新关于阅读推广的思想与精髓。

《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朱永新 著,海天出版社,2019年11月。

一、对阅读的呼吁,既是出于对个人的关怀,更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

对阅读的重视,我们多从小视角出发,探讨阅读与个体的关系:阅读关乎个人的精神成长,通过阅读更易收获幸福完整人生。朱永新的思考表现出宏大的格局,既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进而还指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深刻地意识到阅读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国家竞争力、凝聚力的加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基于这样高远的认识:只有共同阅读,掌握共同的核心知识,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同的价值和愿景,形成共同的问题,才能造就出有着共同精神基础的中国人,朱永新因此发愿并切实推动落实了国家基础书目的编制。而这系列的基础书目又为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提供了切实的阅读指南与门径,也因此在朱永新这里,个体的关怀与国家宏观发展的思考得到了高度统一。

二、提倡阅读、宣导阅读价值的同时,更着力于其落地问题

正如朱永新自己所说:“光讲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够的。很多人也知道阅读的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读什么?”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基本的阅读“地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朱永新及其团队为之付出大量严谨而艰苦的工作,为不同的人群编制不同的基础书目。

首先,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书目编制。朱永新团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同时需求也更形急切的群体:学生(幼儿、小学、中学、大学)、老师、家长、公务员和企业家,率先为他们量身编制书目。其次,力求编制的严谨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编制前,对这些群体阅读的现状与问题有切实的摸底,确定旗帜鲜明的阅读主张,如关于幼儿阅读,编制组十分强调真善美中心、儿童中心、故事中心、绘本中心、共读中心等。具体的编制工作中,有清晰的书目研制原则,既重视专家的意见,组织专家座谈会,聘请众多专家学者担任咨询专家和学术顾问;又充分借用网络的力量,展开网络海选调查投票,获得大量有效调查数据;同时展开一线的试读调查,收到几千份试读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试读调查反馈……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不少的书目经过十几稿的讨论与修改。因此,这9类共900条书目的背后,无不是由朱永新团队的理想、智慧、心血与汗水。也因此,曹文轩评价这些基础书目说:“虽有遗珠之憾,但绝无鱼目混珠。”

编制书目不易,朱永新心里很清楚:“阅读本身作为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充满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确定性。因此,书目研制往往是一项吃力不讨好、很难不被批评的工作。也的确有许多好心的专家劝我们不要做这件难度大、见效慢、讨人骂的‘傻事’。”而事实上,书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在重视阅读、热爱阅读的圈子里,都依然需要书目的有效指引,尤其在遇到新领域,如孩子的阅读指引上,严谨实用的书目则如雪中获炭。朱永新团队迎难而上,“只要孩子们需要,父母们需要,只要教育需要,未来需要,就值得我们去努力。有些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去探索的,甚至去挨骂的。”朱永新团队表现出可贵的勇者无惧与理想担当。目前编制出来的9类书目,大体上辐射到了主要的阅读人群,值得作更广泛地推广,如由各图书馆、大中小学校等向读者和学生广泛普发书目,以使更多人抓住阅读的基本依据和线索,由此驶向更广阔的阅读海洋。同时,这9类书目第一次完整亮相的《造就中国人》,也因此这本书实在值得成为家庭必备书目,时时可备用,时时供参考。

三、呈现出成熟而系统的阅读推广理论与行动方略

该书围绕“阅读三问”,已具有了成熟而系统的阅读推广理论与行动方略。朱永新提倡以主要人群为抓手,尤其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确然,格雷厄姆·格林说:“只有童年读过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而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极为旺盛,同时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两个人生阶段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往往会伴随其终生。也因此,书香家庭和书香校园是建立书香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由此延展:将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城市、国家凝聚起来,共创阅读。在方式上,倡导共读、共写、共生活,为此编制国家基础书目,提供共读的知识资源。概而言之即为:由“书香家庭”和“书香校园”奠定社会的基础,由图书馆系统作为“书香社会”的枢纽,由媒体积极推广优良读物,发挥好领导干部、教师、家长的关键性作用,共同在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上下工夫。

阅读需要慢工出细活,推动也需要旷日持久的努力。朱永新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地进行呼吁与宣导。《造就中国人》的文章中,一些表述、观点前后反复出现,这何尝不是其坚韧不拔以长期宣导、点滴推进的真实写照?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对朱永新而言,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或为其引之为“人生大事”者。虽艰苦卓绝,却甘之如饴。正如其在书中一篇文章中所说:“领读者,就是阅读推广人,就是愿意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的人。如果说,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么领读则是在创造着幸福;如果说,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那么领读者则是传播美好的人;如果说,读者是一个美丽的称呼,那么领读者则拥有双份的美丽。”因眼中有幸福、美好、美丽,虽苦尤甘,奋勇向前,不信书香唤不回。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特约作者 林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