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现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返回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0-05-08 22:06

5月8日13时49分,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巴丹吉林沙漠上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经过约67个小时的在轨飞行,安全返回东风着陆场。

5月8日清晨,记者跟随地面搜索分队前往巴丹吉林沙漠,静候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归来。

针对着陆区域数万平方公里的搜索范围,着陆场指挥部专门派出了1支空中搜索回收分队、6支地面搜索回收分队和4支搜索回收预备队。

“搜索人员就位,搜索设备完毕。”11时15分,东风着陆场开始点名。

5月的巴丹吉林沙漠,正值春夏交接的季风时节,大漠深处,漠风阵阵,黄沙漫卷,为搜索任务增加了难度。

“直升机分队已起飞,前往预定区域……”12时55分,4架直升机徐徐起飞,伴着螺旋桨的轰鸣声向沙漠深处进发。

据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针对任务特点,着陆场系统开展了人员装备直升机机降、沙漠地带简易停机坪试降等课目训练,使空中搜索分队和地面搜索分队协同搜索回收能力大大加强。

“服务舱、返回舱分离。”13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试验船发出返回指令,再过十几分钟返回舱将重返地球。

“返回舱主伞打开了!”天空中,三顶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瞬间张开,在白云的衬托下,宛如朵朵莲花娇艳的盛开在天地之间。

13时49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一时间,空中、地面搜索回收分队全速向着陆地点收拢,沉寂已久的大漠引擎轰鸣、尘土漫天。

记者到达着陆场现场,搜索回收队员已建立操作区,正在开展舱体状态检查、火工品保护、着陆情况测量等工作,详实记录着这载入历史的时刻。

找到只是第一步,怎么运出去才是关键。”卞韩城副总设计师介绍,为解决运输难题,他们专门组织力量新研了吊运一体的履带式全地形车,使其具备在沙漠、戈壁、沼泽等复杂地域执行搜索回收任务的能力。

按照计划程序,搜索回收分队之后将对返回舱实施转运。

据着陆场系统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试验舱的成功回收,有效检验了着陆场各系统的搜索回收能力,为执行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的航天员搜救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东风着陆场已准备完毕。

编辑 张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