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是东莞市最小的一个镇,却有着3500多年的文明史和8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迹、传承文化,宣传非遗,石龙一直在挖掘“历史”,讲述新“故事”。
5月7日下午,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等领导一行到东莞市石龙镇开展文化调研工作,了解石龙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本土文化传承、文化古迹保护等情况。杨晓棠指出,石龙镇应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大非遗产品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增添历史文化内涵,讲好石龙故事。
在石龙镇太平路、中山路、竹器街等地段,杨晓棠一行沿途了解百年老店“德和兴”醒狮子头、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新昌鼓等非遗项目和骑楼保护的有关情况,认真观看醒狮头糊纸等制作流程和了解狮子头文创产品,调研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新昌鼓等非遗项目。每到一处,都与非遗项目传承人详谈,询问制作工艺与现今的经营情况。杨晓棠强调,非遗传承人要注重在创意设计上取得新突破,探索传承的新模式。同时,镇政府要在资金、提升工艺流程等方面给予扶持。
据了解,石龙镇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石龙中山路是东莞至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民国骑楼建筑群。此外,石龙还保留有传统岭南特色的狮子头、新昌鼓和泗洲灯笼仔制作、描花木屐、麦芽糖及糖柚皮制作技艺等5项非遗制作技艺。石龙文化馆内将设置非遗展示窗,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到馆内开展培训、讲座,扩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兴趣。
在石龙旧火车站内,杨晓棠一行听取火车站负责人的介绍,了解铁路博物馆规划方案。据了解,石龙旧火车站原为广九铁路中间位置,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石龙中心站”,一直是广深铁路上最繁忙的大站,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石龙旧火车站目前为铁路博物馆规划选址。
在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旧址,不时能看到和谐号在旁边穿梭而过。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 年),于2007年停用。
杨晓棠认为,要加大对铁路桥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深挖内涵,不断提升石龙文化旅游资源的品质。
随后,杨晓棠一行来到西湖村内由公祠“活化”成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图书馆。杨晓棠一再叮嘱要注重保护文物及文化,把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