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解决治污“拖延症”,先得查清责任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7-04-20 22:13
摘要

京津冀地区水面蒸发量远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却有工业污水渗坑持续存在数十年依然水面广阔,这是因为持续有污水补充吗?

近日,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发布的一篇文章《华北地区发现17万平方米超级工业污水渗坑》,引发广泛关注。文中披露,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和天津市静海区内,存在多处面积巨大的工业污水渗坑。4月19日,环保部会同河北省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并于当天下午确认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渗坑污染问题基本属实;另据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天津市静海区的渗坑实为上世纪70年代初砖瓦厂取土形成。

其实,这些赫然存在的工业污水渗坑颜色深重、面积巨大,发现并不困难。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向春发现这些渗坑,十分偶然。在河北省进行滹沱河流域环境调查时,他们发现了离滹沱河很近的廊坊市大城县的渗坑;在乘坐高铁经过天津市静海区时,他向窗外一看,立即发现看到的红色水坑有问题,后来通过实地察看证实那就是工业污水渗坑。

一名来自外地的环保志愿者、一位坐着高铁的过客,都能发现当地存在工业污水渗坑,对此当地监管部门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如果当地监管部门对问题不遮不掩、抓紧介入治理,又何至于惊动环保部赶来调查?

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当地有没有巨大的工业污水渗坑。因为按照当地说法,两个地方的渗坑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历史遗留问题为何久拖不决。

资料显示,河北省大城县的渗坑2013年就被报道过,那说明形成起码已有4年。而天津市静海区的渗坑则是存在了数十年。

经过漫长的时间,却得不到有效治理,后果堪忧。何谓污水渗坑?通俗点说就是在地上挖的污水坑,污水流入后逐渐渗入地层。污水渗坑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破坏都很大,尤其是巨型污水渗坑,足以引发生态灾难,损害受影响地区民众的生命健康。

最让民众不解而焦灼的问题,是渗坑治理为何久拖不决。首先,究竟有没有动真格治理,就值得打个问号。据介绍,2016年底,河北省大城县政府已将两个渗坑治理工程列入2017年县政府重点工程,将尽快开展治理招标有关工作。早就列入工作计划,迄今竟未开展招标,治理动作之缓慢让人有理由怀疑当地治理的决心与态度。其次,治理到底有没有拿出得力的方法,令人疑惑。京津冀地区水面蒸发量远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却有工业污水渗坑持续存在数十年依然水面广阔,这是因为持续有污水补充吗?值得追问。另外,两地污水渗坑治理中都曾出现问题反复,一度还发生了承包治理工程的公司拒绝继续进行治理的情况,这其中有哪些势力在让污染反弹或者阻挠治污,也不应当是“一潭浑水”。

让工业污水渗坑尽快不再“污下去”、不再“坑人”,不能再重走老路,继续往昔的治理“把戏”,当务之急就是把治理一拖再拖的责任查个清澈见底、查个水落石出。

编辑 波塞冬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