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堵城”,可不是什么荣誉,深圳今年开始跟这样的称呼说拜拜。
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等权威数据机构今天(17)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已经退出全国十大“堵城”行列,一季度拥堵缓解比例全国居次席。此外,共享单车热点区域拥堵缓解较为明显。
深圳拥堵缓解率全国第二
今年一季度拥堵缓解最显著的城市中,深圳高居次席。与去年同期相比,深圳拥堵延时指数下降10.1%。深圳与杭州、贵阳、香港和重庆一起,排在拥堵下降城市的 TOP 5。
今年一季度全国十大“堵城”的榜单较以往出现明显变化,深圳、上海跌出榜单,一线城市仅剩北京,榜单迎来呼和浩特、合肥和南宁这3个“新面孔”。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一线城市中的拥堵率排名最后,排名全国第25位。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依次排在全国第4、第11、第12位
2017年一季度全国拥堵率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济南、哈尔滨、呼和浩特、北京、佛山、重庆、昆明、郑州、合肥、南宁。其中,济南、哈尔滨、北京、重庆和昆明均是2016全年十大“堵城”的常客。
拥堵“攻占”二三线城市
拥堵不再是大城市“专利”,向中小城市蔓延,成为今年以来全国交通状况的显著趋势。2016年第一季度起,中国堵城排行榜TOP10逐渐被省会级二线城市占据。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不仅二线城市几乎全面占领榜单,而且三线城市呼和浩特也开始崭露头角。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中,目前仅有北京留在十大堵城排行榜的前列。
交通专家指出,这种变化从某种角度说明,以往榜单“常客”大型城市对交通拥堵问题愈加重视,政府部门所采取的缓堵管理措施较为有效。交通分析报告的城市等级划分是参考政府统计、主流媒体在2016年的分析作出的。
共享单车来了,热门区域拥堵率下降6.8%
进入2017年,共享单车热潮席卷全国,深圳闹市街头也随处可见色彩各异的共享单车,其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作用究竟如何?
高德地图今天(17)联合小蓝单车发布一季度交通报告共享单车篇,报告指出,无论工作日或节假日,在共享单车热门区域,深圳的拥堵指数降幅明显。
在工作日,深圳5个最热门的共享单车区域,拥堵指数整体下降6.8%。在节假日,这一降幅达到7.1%,超过工作日的降幅。
相比北京、广州的情况,深圳的工作日拥堵指数降幅相差不大,但节假日大大高出北京的1.8%和广州的1.4%。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共享单车的到来,对于深圳的交通改善更加显著。
报告指出,受共享单车影响,5公里以内驾车人群减少,共享单车对于短距离驾车出行可替代性潜力大。高德地图网约车数据显示,今年2月底至今,5公里以内的短距离网约车出行也有明显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可能与2月底开始的共享单车大规模免费推广有关。
七成用户骑行距离在2公里内,但最远记录高达62公里。共享单车出行里程分析显示,90%以上的共享单车出行都集中在5公里以内。更具体来看,70%以上(除了成都是68%)的共享单车出行距离在2公里内,15%—20%的出行距离在2—4公里。这反映出共享单车主要分流了城市短途出行人群。
小蓝单车的数据显示,深圳的最长骑行时间为5.03小时,骑行发烧友的耐力毅力可见一斑。
见习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