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去地铁站看深圳美术发展史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7-04-15 10:01
摘要

7号线华强南站展出了宋承德、宋玉明与陈湘波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橱窗呈现了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时期,深圳本土的艺术家们,立足本土,从题材拓展到形式更新,创作出如都市水墨一类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深圳地铁正变得越来越艺术范儿了!由游江策划,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办,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支持的“城市·梦想——深圳地铁美术馆系列展”第二期展览项目“城市经典”展正在深圳地铁9号线上梅林站、深圳地铁7号线华强南站、华新站、桃源村站四个站点举行。

第一期“城市记忆”主要展出的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宝安县珍贵的历史影像,第二期“城市经典”单元聚焦深圳本土美术创作与美术事业的历史,展览以切片的方式,通过文献的梳理和艺术家作品的展示,呈现了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和成果。

据悉,“城市经典”展共分为四个部分,9号线上梅林站主要展示了田克盛、陈希旦与骆文冠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从油画、水彩到版画,该站点呈现了深圳美术事业的初创时期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作品;7号线华强南站展出了宋承德、宋玉明与陈湘波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橱窗呈现了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时期,深圳本土的艺术家们,立足本土,从题材拓展到形式更新,创作出如都市水墨一类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7号线华强南站桃源村站则展出了潘喜良、于长江和杨晓洋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该站点我们看到,在美术事业多元创新时期,艺术家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探索和创新,呈现出一种多元审美观下的多元的艺术创造。

策展人游江表示,“城市经典”通过作品的陈列和文献的梳理以及相关实物的展示,旨在呈现出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脉络,通过深圳本土优秀的艺术作品,用多样的艺术语言重新构建了深圳的城市文化。深圳的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是深圳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其他移民城市一样,这些来自国内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人,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经验,在深圳这片热土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之后,逐渐更新和发展地方性经验,在他们新的“本土”经验下艺术和思想积淀为深圳的文化土壤。

据此,该展览将持续至今年6月8日。

见习编辑 黄子芸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