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两个诺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落户深圳!

读特记者 孙锦 文/图
2017-04-10 19:17
摘要

作为深圳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家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4月10日落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两位科学家将组建世界一流团队在深圳打造创新药物开发和计算生物两所实验室,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微信图片_20170410190556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揭牌仪式现场。

作为深圳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家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4月10日落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两位科学家将组建世界一流团队在深圳打造创新药物开发和计算生物两所实验室,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至此,在深圳由诺贝尔奖科学家组建的实验室已达四家。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诺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布莱恩·科比尔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等中外嘉宾共同见证实验室揭牌。

徐扬生院士表示,学校将以设立诺奖科学家实验室为契机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让更多科研创新成果尽快落地,助力深圳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基地。

两位诺奖得主期待通过在深圳设立实验室为全球培养更多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同时在创新药物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创造更多福祉。

据悉,2012年和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后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和阿里耶˙瓦谢尔,为理工学院教授,建立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和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研究院将促进研发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创新药物,而实验室将着重跨领域研究发展,培育兼具理论与应用的生物信息及系统生物人才,为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助推力。

至此,在深圳由诺贝尔奖科学家组建的实验室已经达到四家。2016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教授罗伯特·格拉布斯合作,成立了深圳市格拉布斯研究院,致力于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研究。同年12月份,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蓝光LED与蓝色激光发明人中村修二组建的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揭牌,

【读特新闻+】

阿里耶˙瓦谢尔简历

微信图片_20170410190610

201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发言。

阿里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教授,1940年生于以色列,1969年获以色列威兹曼科学院博士学位,1976年加入南加大化学系,现担任化学和生物化学杰出教授,2013年10月,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荣誉会员。2014年9月受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

瓦谢尔教授发表390篇研究论文,1991年出版《酶和溶剂中化学反应的计算机模型》。参与研发的分子模拟关键计算程序,已广泛应用。瓦谢尔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创了模拟生物分子功能的关键方法,包括在生物中引入分子动力学,发展了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途径,引入酶反应模拟,始创了溶液和蛋白质中电子及质子转移过程的微观模拟,开创了大分子中静电作用的微观建模并引入蛋白质折叠的模拟。最近,还阐明了分子机器矢量行动的分子源头。

布莱恩˙科比尔卡简历

微信图片_20170410190620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发言。

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教授1955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1981年获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学教授。2011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2年10月,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与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J. Lefkowitz)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4年当选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7年初,受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

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首创了利用T4溶菌酶融合蛋白方法解析GPCR晶体结构的方法。2007年利用该方法,与结构生物学家合作解析了人β2肾上腺素受体的晶体结构。独立通过抗体片段介导法解析了人β2肾上腺素受体结构,被评为当年科学十大进展。2011年解析了结合激动剂的处于活性状态的人β2肾上腺素受体结构,并解析了Gαβγ-β2肾上腺素受体复合物结构,从而能够完整解释GPCR如何被配体激活,以及再激活下游G蛋白,从而传递信号的过程。

编辑 多多

(作者:读特记者 孙锦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