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美联储3月份加息的落地及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全球市场关于各国是否收紧货币政策的讨论持续升温。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对此,专家指出,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退出的大趋势下,中国根据国内需求很好地维持了货币政策的节奏,目前中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仅与国际大势基本吻合,更与国内经济形势高度相符。
31日重要财经新闻
一、宏观面
1、记者从多地商务部门了解到,第三批的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重庆7地自贸区各项筹备工作完毕,即将统一挂牌。“1+3+7”,一个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贸区战略新格局形成,以扩大开放所引领的中国自贸区改革从“齐头并进”进入“雁行阵”模式,冲刺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体系。
2、“一顺一逆”——昨日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这种格局,即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下同)逆差。对于今年的国际收支,外汇局新闻发言人预计,总体上看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格局,但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有望收窄,跨境资本流动继续向着均衡状态收敛。
3、前两个月公路民航建设投资同比较快增长,交通项目核准实现“零审批”。今年前2个月,公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1亿元,同比增长36%。
4、3月29日,上交所对大连控股和长城汽车两家公司发出监管工作函。记者经过梳理后观察到,今年以来,上交所已经对上市公司采取了131次监管措施。其中,监管关注10次,通报批评8次,公开谴责及公开认定5次,出具监管工作函108次。
二、中观面
1、今年前3月,受益于基础市场回暖,权益类基金的净值也普遍水涨船高。数据显示,九成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一季度斩获正收益。其中,沪港深主题基金和重仓消费、“一带一路”板块的基金成为最大赢家。在基金经理看来,港股、消费升级、“一带一路”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2、短短一周之内,5家在港上市中资银行陆续披露境外优先股发行计划,合计拟发行规模达805亿元。其中,浙商银行150亿元境外优先股于昨日在香港联交所完成上市交易。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资本补充压力下的融资选择;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出于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渠道、提升境外影响力等考虑,需要补充美元负债。
3、随着基金2016年年报的陆续披露,公募基金对2017年的投资展望也相继出炉。多位大型公募绩优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2017年全年或将继续保持震荡格局,精选个股将成为重要的投资策略,低估值的价值型公司正在获得市场的普遍青睐。
4、逾千家公司披露年报,近七成净利增长。从净利看,实现同比增长的公司有840家,占比为68%;同比下降的公司有347家,占比为28%。从申万行业分类看,农林、军工、有色和钢铁等板块净利润增幅较大,而采掘、通信、公用事业和非银金融等净利润跌幅居前。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