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世界读书日。深圳晚报联合国内 35 家出版机构,推出近二百本精选书单,内容涵盖文学、思想、学术、历史、经济、科幻 …… 这里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的重磅书单,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医学等领域,在这里我们可以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相遇。
《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
[ 美 ] 扬 · 斯瓦福德 著
韩应潮 译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1
这是一个既献给伟大音乐家,也献给一颗伟大心灵的故事。
贝多芬的一生难称幸福。世人向往的爱情和圆满家庭与他无缘,病痛与磨难始终徘徊不散,健康的体魄也变成奢求,他要借助纸条才能与他人交流。但他从未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始终渴望成为一个善良、高贵,并为人类献身的人。他历经磨难,最终成就辉煌。
扬 · 斯瓦福德在这本厚达 870 页的书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像我们一样,他被贝多芬吸引,先是被音乐,然后是被这个人本身吸引。是什么造就了《月光》,是什么造就了《悲怆》,是什么让人们看到贝多芬的名字,脑海中便响起一阵阵旋律,不论是是细腻优美的,还是振聋发聩的。这本书想要做的,就是在旋律之中还原贝多芬的真实形象。这个形象也许厌世、粗鲁、多疑,却有血有肉,令那些音乐作品更加立体,更有韵味。
《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
曾瑞龙 著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3
这本书是已故学者曾瑞龙的硕士论文。他推究北宋种氏三代建功西北的过程和原因。种氏本出于文臣家族,从种世衡筑青涧城,以文易武开始,历经种谔、种师道等三代在西比建功立业,成为北宋中后期显赫的武将世家。同时,作者也深入探讨了北宋武将的生存状况以及当时的文武关系。
《剑桥日本史(第 6 卷):20 世纪》
[ 美 ] 彼得 · 杜斯 编
王 翔 译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2
这本书为剑桥日本史系列中的第 6 卷,也是最后一卷。20 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心缓慢地从大西洋转到环太平洋地区,日本是其中重要一环。本卷叙述了 20 世纪近四分之三时间内现代日本的历史。本卷对现代日本的国内政治、外部关系、经济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做出概述,尤其是在第二部分强调了日本的领土扩张和在亚洲大陆的侵略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国法与社会惯行》
[ 韩 ] 吴金成 著
崔荣根 译 薛 戈 校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1
纵观古今中外之历史,"国法 ( = 理念 ) "与"社会惯行 ( = 现实 ) "平行并存的现象颇为多见。本书试图分析研究的课题,正是"明清时代的国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何种程度的反映,并成为现实"。在明清时代,绅士是政治、社会的支配阶层。与之密切相关,且在其周边存在的还有胥吏、衙役、商人、牙行、游手无赖等人群。本书拟以绅士及前述相关人员为中心,通过观察其存在与活动,考察同既定主题相关的诸多事例。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均衡和资本主义停滞》
[ 英 ] 邓 钢 著
茹玉骢、徐雪英 译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3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在"大分流"辩论之前问世,但在价值判断和取向上,其与加州学派有高度的不谋而合之处。作者试图按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均衡逻辑来解释中国古代内生性经济制度的理性和效率。这种理性和效率无疑一方面奠定了中华帝国得以长久稳定、周期繁荣和不断扩展的制度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中国传统经济向现代其他经济模式过渡的机会成本。一言以蔽之,传统经济制度的成功构成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这是中华民族为其古代经济成功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中国医药与治疗史》(插图版)
[ 美 ] 艾媞捷 [ 美 ] 琳达 · 巴恩斯 编
朱慧颖 译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1
《中国医药与治疗史》是关于中国医药与治疗的发展史,内容包含从先秦两汉巫医不分家、唐宋元明的中国传统医学的全面发展,再到清朝民国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中国医疗卫生状况的影响,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球化技术文化网络下中医的尴尬处境与抗争,最后涉及中医在海外各地的现状及发展。其中探讨了驱邪、卜筮、静修、草药、诊脉、针灸等医疗方式;巫医、道士、僧侣、学者、官员等医疗实践者;以及生育控制、医科学校等相关现象。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