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银遗址出水万件文物 有金有银有兵器
2017-03-20 16:03

 图为水下遗址现场。

四川考古史上首次江底考古自今年1月5日启动以来,截止3月19日,现场考古已进行两个多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3月20日发布消息,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这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万余件出水文物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其沉银地点历来众说绘纭,史学界也对此长期存在争议,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史料记载,张献忠(1606--1647年),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义,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近年来,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

 

 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项目于2017年1月5日启动,截止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余件。

 

 据介绍,这些文物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

 

 通过此次发掘,基本确认了张献忠江口之战的地点,出水的万余件文物是确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图为考古现场的筛选机,为了不漏掉一件文物,所有沙石都得经过筛选机筛选。

这次考古发掘是四川首次开展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创新了工作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实际情况,通过围堰解决发掘平台,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借鉴经验。

 

 同时,发掘中采用了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前期通过金属探测、磁法、电法和探地雷达等物探手段确定了发掘区域,发掘过程中采用PTK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点区域安装延时摄影,搭建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等,保证了考古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

 此外,此次考古发掘工作还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了志愿者,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平台,也扩大了考古工作对公众的影响力,让公众真正了解考古、走进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3月20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前往考古现场探营。在考古现场对面,江口汉崖墓博物馆已被临时设定为江口沉银文物临时库房。出水文物被存放在库房里。记者见到,这些文物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

早在2015年,就有专家认为,彭山江口江底,可能藏有兵器。

据专家介绍,目前仅是阶段性的考古工作,距离发掘结束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专家预判未来的发掘更值得期待。

来源 川报观察 

编辑 左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