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19日报道,一个月前,新加坡曾被人们誉为抗击新冠病毒的典范国家之一,因为这个城市国家曾在未采取任何限制性封锁的情况下抑制住了病毒传播。
不过,最近一个月新加坡遭受了巨大打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自3月17日以来,新加坡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266例激增到了5900例。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源头指向了那些人口拥挤、卫生条件较差的外籍劳工宿舍,政府明显低估了病毒在这一群体中的传播速度——尤其是城市没有有效封锁的情况下。
起初,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的地理优势似乎很明显。它通过实行检疫措施、联系并追踪所有通过航空入境的旅客并对他们采取隔离和监控措施,遏制住了第一波输入型病例。同时,新加坡加强了公共防疫知识的宣传普及,鼓励大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在2003年SARS之后,新加坡的医院还安装了隔离病房,这也意味着患者将在最安全的条件下得到治疗,同时还能够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感染科主任戴尔·费舍尔(Dale Fisher)指出,最重要一点是:“新加坡没有让病毒携带者返回社区。”费希尔说,只要检测呈阳性,哪怕患者很少症状或根本没有症状,也必须住院治疗,而不是进行居家隔离 。
通过广泛检测并隔离所有具有潜在传染性的人,新加坡得以在保持相对开放的状态下正常运转。
费舍尔上个月曾表示:“在新加坡,我们希望生活能够继续正常进行。我们希望企业、教堂、餐馆和学校保持开放,这是城市应有的模样,我们会一直这样做,直到疫苗上市或找到有效治疗方案。”
面对输入型病例的激增,新加坡仅关闭了学校和一些非必要的工作场所。
四月中旬以来,新加坡的疫情开始攀向高峰。上周四,新加坡的新增病例为728例。上周五,这一数字达到了942例,再破单日最高增幅纪录。
在新加坡政府没能检测到的地方,有大量聚集性感染正在发生。
与其他国家相比,新加坡宽松的防疫举措,只在隔离和追踪海外输入病例时有效。一旦此措施失败,病毒的扩散速度将比那些采取了严格封锁措施、保持社交距离的国家更快。
新加坡的聚集性感染与当地庞大的外籍劳工群体有关,特别是那些居住在狭窄宿舍中的外籍劳工。他们大多数来自南亚,在最初的大规模检测中,他们似乎被忽视了。
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这些外籍劳工带来,还是本地传播。可以确定的是,外劳们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居家隔离几乎不可能实现。
新加坡律师、前外交官汤米·科尔(Tommy Koh)月初就警告道:“这些宿舍就像一颗颗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
在外劳确诊病例激增后,新加坡政府推出了所谓的“断路器”措施,即一系列限制措施和新规定,辅以严厉的惩罚措施,旨在遏制新一波疫情,并使这座城市的疫情重新得到控制。
18日下午,李显龙总理在Facebook发文称,政府正在阻断外劳宿舍里的病毒传播链,减少病例数量,但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见效,预计未来数日会出现更多的外劳病例。
新加坡的二次暴发,对其他国家是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过早放松。
一个城市或国家,除非能够确定不再有外部输入病例,或者可以做到有效跟踪和控制输入病例,否则即便不再有本地病例发生,也不能说危险已经过去了。岛国新加坡尚且如此,对于那些边界较为开阔疏散且无法轻易监控出入人员的大国而言,杜绝输入型病例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全世界疫情消失前,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安全的。新加坡已经用事实证明,过早放松会适得其反。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