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获悉,根据最新统计数据, 2020年一季度,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8%,涨幅比上年扩大3.6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省食品价格上涨24.6%,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9.1%,服务价格上涨0.2%。其中,受猪肉产能恢复放缓供应偏紧、春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价格上涨120.2%,比上年同期扩大120.2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的带动下,牛肉、羊肉、畜肉副产品、鸡和鸭价格分别上涨25.7%、13%、78%、13%和11.5%,涨幅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扩大;餐饮业经营因疫情受挫,在外餐饮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上涨4.0%;粮食、食用油、鲜菜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分别上涨1.9%、1.4%和2.8%。
从月度价格走势看,1-3月,环比价格分别上涨2.2%、0.7%和-1.8%,同比价格分别上涨6.6%、5.9%和4.9%,均呈逐月回落态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广东保供稳价初见成效。
分类别看,一季度,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4涨4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7.6%;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6%、1.1%和3.9%;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2%、0.5%、0.6%和1.5%。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部分非食品需求偏低,全省非食品价格上涨0.6%,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6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0.2%,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7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价格下降17.4%,其他住宿价格下降6.5%,宾馆住宿价格下降5.5%,私房房租价格下降1.3%。
一季度,广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持平,与上年同期(上涨0.9%)涨跌幅差为0.9个百分点。疫情影响逐月显现,从各月环比看,1月份微涨0.1%,2月份转为下跌0.4%,3月份跌幅进一步扩大至0.7%。
疫情期间,医疗用品市场需求增大,医药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价格均显著上涨3%。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双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长时间停工停产并处于营业“空白期”,加之市场需求疲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3%。受沙特-俄罗斯石油价格战、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市场需求有限,石油化工相关行业价格下降0.5%。
此外,从居民收入情况来看, 一季度,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56元,同比增长(同比名义增速,以下均相同)1.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87元,增长1.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6元,下降1.6%。
一季度,广东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445元,增长2.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8.0%。广东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886元,同比下降5.6%。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