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封闭管理、高负荷战备状态下,军营年轻士兵的情绪指数值是多少?根据4月15日最新的心理测试,驻守粤港113公里边海防一线的武警广东省总队执勤第三支队官兵的答卷显示为0.81(0.7以上为正常),达到优秀水准。
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全部队开启了外封闭、内丰富模式,这支驻守特区的部队结合实际、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十个一”为抓手扎实推进两个经常性工作的开展,激活一江春水,确保了疫情防控有力、部队战备有序、官兵身心轻盈。
4月16日,记者走进被中央军委授予“沙头角模范中队”荣誉称号的武警广东省总队执勤第三支队十三中队,探寻“激水之石”。
一次拉动验真功
“05,2号预案!”对讲机发声没一会,和煦春风下的军营霎时间燃了起来。
“呲!”一辆运兵车在步兵楼前急刹,一支分队全副武装从大门冲出,经过身边时掀起一波扑面的气浪,再一抬眼,已窜入车厢,驶出营门。
“是演练,还是真有情况?”记者问。
“都一样!”中队长赵文超从容回答。这是驻守中英街的独立排发来情况。
任何情况下,打仗都是军人的第一要务。赵文超介绍,中英街是香港、深圳两地居民聚集的特殊区域,一直是全球媒体的关注焦点。疫情发生以来,官兵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勤务压力更大了;为此,队部与排部两地间每天会不定时、不预告的进行至少一次紧急拉动,突出随机化、常态化、多样化,让官兵们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战备意识。
一张班报汇兵智
疫情可怕,谣言甚之,止于真相。走进步兵楼,大厅两侧的移动宣传栏上是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士兵之声》手抄报。防疫、动态、战胜、口罩、正确、注意、窍门等关键字被加粗、标红,高频使用。一排长程凯介绍,这是班报比赛。
疫情发生以来,中队坚持每周开展1次“抗疫有我”专题班报比赛,引导官兵利用报纸、电视、手机官方媒体等渠道了解疫情动态,引导官兵正确认识病毒,掌握防疫措施。
走近细品,一笔一画,方寸之间,勾勒出‘敌情现状’和‘防范措施’。既有实时数据更新,又有权威辟谣,既有党和国家的全局‘战略’信心、决心,又有结合执勤、生活、训练的贴心实招、妙招。
一次极限刷纪录
“421!422!423!破纪录了!破纪录了!”练兵场上,二班长、下士刘宸睿正在进行俯卧撑,他牙关紧咬、满脸汗水、双臂颤抖,一起一落,拼尽全力。
淋漓汗水洗尽疫情焦虑,精武强能锻造虎狼之气。刘班长介绍,这是每天半小时的“谁是最强王者”体能刷记录活动,内容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座、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蛇形跑、负重组合共6个科目,中队全员参与,每人任选其中一项,每天打卡记录。
“锻炼了体能,增强了免疫力,每天有个小目标,过程有些痛苦,但结果很刺激,每天都对新纪录充满期待,饭都会刻意多吃两口!”刘班长喘着大气,顾不得擦汗,满脸成就感。一周前,他的极限是335个。
一次放飞听呼声
“砰!砰!砰!”训练间隙,一场“篮球式保龄球”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篮球从列兵唐浩东手里呼啸而出,十米开外的瓶瓶罐罐接连倒地。
“军人的快乐简单而纯粹!”杨排长介绍,疫情期间,中队立足“四小”(小场地、小时间、小群体、小规模)原则,每日至少一次文娱活动,从乒乓球、羽毛球、桌球、篮球式保龄球等运动,到电影、电视、迷你K歌等娱乐,再到口琴、吉他、书法、快板等文艺,丰富了生活,放飞了心情。
“漂亮,全中!”,唐浩东激动得握紧双拳,蹦哒了起来,这是年轻士兵最心底的呼声。
一次“约战”立标杆。
“最刺激的节目来了!”上午操课即将结束,排长杨王杰吹哨宣布:进入PK时间!
“队长,我们继续吧!”列兵赵子聪约战赵文超。不一会,两个已经在双杠上对飙开来。
“体能极限”升级“王者对抗”,火药味更浓了。杨排长介绍,赵队长是该活动的发起者,中队每名骨干每天都要接受1人1项以上的挑战,内容涵盖队列、内务、体能、思维、才艺、技能、协作等7个课目。
“好战的军人不会分心,有危机感的将军才能常胜!”赵队长感慨,不断的约战对抗,中队“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更浓了,官兵关系更加融洽了,骨干标杆作用更加凸显。
一次视频报平安
儿行千里母担忧。疫情之下,没有人是局外人,军人同样牵挂家人。
“妈,这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给你敬个礼,你看标准不?!”午饭后,桂花树旁,湖北荆州籍新兵曾辉与母亲视频,并向母亲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指导员何小雨介绍,国家通常会在上午公布疫情动态,而中队每天午饭后都会组织开展十分钟的视频报平安活动,让军人和家人每天都能听见、看见,及时了解彼此的健康状态,卸下心里的那份挂念和担忧。
“奶奶,不去串门不是说感情就淡了,健康就是最好的拜年。”湖北荆门籍士官钱程劝住了奶奶,解决了全家最发愁的问题。
“我虽然每天带队外出执勤,但是口罩、手套、消毒水、防护服就没缺过,你们放心!”排长杨王杰的话打消了全家的担忧。
“科技好,部队的政策更好!”这是家属们说得最多的话。
一本好书润兵心
读书是心灵的滋养,是灵魂的升腾。下午4时,军营静悄悄地,但在“读书之家”微信群里却格外热闹,大学生士兵刘毅在群里交流读书心得:“我们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让人宁静,不浮躁。何指导员介绍,结合疫情防控特点,中队通过开展共读一本好书活动,引导官兵充分利用独处时间,啜饮文化的甘露,用文化的力量洗尽世俗的浮躁,滋润心灵,寻得安宁。同时,通过每日线上读书会,交流心得,分享收获。
据统计,近三个月来,中队官兵共阅读《来自中英街的报告》、《你在为谁工作》、《未来十年》等11本书,阅读已成为官兵喜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次“喊海”解心压
“晓静,疫情结束,我回去娶你!”“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妈妈,我想你”……晚饭过后,一阵阵呼喊声传来;记者从窗口探出头去,看到官兵在海边一字排开,正激情“喊海!”
“每日吼一吼,神清又气爽!”何指导员笑道,情绪靠疏不靠堵。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心理测试发现,来自勤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给官兵带来的综合压力比往常要高出许多;为此,中队结合临近海边的地域优势,组织官兵每天早、晚饭后,散步来到海边开启“喊海”模式,将思念、思虑、压抑大声喊出,一吐为快!如今,已不需要专门组织,官兵会根据自身状况自发前往,尽情释放。
“有点像唱K,使劲飙高音之后可劲的痛快了!”湖北籍00后列兵郭洋洋对记者说,他放声呐喊时额头青筋,声嘶力竭,满脸憋得通红。
几分钟后,他一阵小跑离开,步履轻盈。这是心通了!
一次谈心知兵情
海风徐徐,静心聆听。记者远远看到,海滨栈道上,赵队长与列兵曾辉缓缓并行,不时停步交流,有兄弟间的鼓劲,又有一名老兵的谆谆教导,曾辉不时点头应允。记者抬起镜头,悄悄记录下这暖心的一幕。
知兵爱兵,凝神聚气。赵队长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中队坚持开展每日谈心举措颇具实效,至上而下、不漏一人的谈心交心让兵情兵忧第一时间得到掌握和解决,走心贴心的抚慰密切了官兵关系、兵兵关系,上下一颗心、攥成铁拳头的生动局面已蔚然成风。
两三句话宽宽心,三五百米散散步,五六分钟聊聊天。记者发现,放眼军营,没有一个人孤单。
一封家书诉衷肠
“电话像可乐,视频像甜品,家书像大碗茶。”正在奋笔疾书的列兵张虎诚一开始也不知道写什么,没几天家书就越来越厚,半页、1页、2页……最长的达到6页共3000多字,有时一边写一边流泪。19岁的他渐渐体会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厚重与真切。
见字如晤,纸短情长。何指导员介绍,中队每周组织一次“家书诉衷肠”评比活动,引导官兵沉心静气,回望初心,遥念亲恩,将成长的收获与困惑、思亲的感动与期盼凝聚笔尖,化作文字,传递给家人。
“指导员,你们写家书的活动真好,电话视频感觉他还有点调皮,看信发现他内心成长进步不小,孩子能在这样的部队我们很放心!”一名列兵家长深夜发来这样的短信,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十个一,不是一时兴起,是坚持。”夜深了,记者盘点一天见闻,何指导员沉思良久,如此补充。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