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抽查跨境电商 近七成产品不合格
记者 李明
2017-03-14 20:53

3月14日,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去年该部门共检验监管进口服装、纺织类产品、食品接触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消费类机械产品等日用消费品177713批次、47.7亿美元,其中检出不合格进口消费品10632批次、4.11亿美元,批次不合格率为5.98%。

检验检疫部门在去年进口商品质量检测中发现,跨境电商是不合格产品的“重灾区”,通过对跨境电商在售进口消费品实施线上抽查,经检测不合格率高达67%,涉及产品包括通过对跨境电商在售进口消费品实施线上抽查108批次,产品涉及进口服装、食品接触产品、儿童用品及玩具等。

据广东检验检疫局介绍,2016年,该局大力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强化进口消费品监管,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保障消费者权益。据统计,去年广东(除珠海、深圳)检验抽查日用消费品177713批次、47.7亿美元,其中检出不合格进口消费品10632批次、4.11亿美元。

其中,进口乘用汽车9560批次、27.67万辆、112.56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进口汽车118批次、4420辆、1.06亿美元,依法对辖区内4922辆缺陷进口汽车实施召回监督。广东检验检疫局表示,该部门所检出不合格品牌范围从一线高端品牌到中低端品牌不等,其中因安全环保不合格项目实施退运187批次,监督销毁74批次,发布风险预警通报、警示公告、召回公告8例。

进口服装和纺织品说是重点监督内容。2016年,该局共检验监管进口服装、纺织类产品24000批次,货值6.02亿美元,检出不合格1400批5974万美元,批次不合格率5.83%。有关人士指出,问题进口服装不合格主要原因为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色牢度、pH值、甲醛、偶氮等项目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技术法规要求。

据介绍,服装PH值、甲醛、偶氮超标,容易刺激消费者皮肤,导致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重者甚至会连续咳嗽,继而引发气管炎、免疫能力下降,肝、肺功能异常等,婴儿及儿童皮肤薄嫩,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危害更为明显。

检验监管进口食品接触产品7186批次,货值1.9亿美元,检出不合格624批1064万美元,不合格率8.68%。主要不合格原因为,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脱色、蒸发残渣及丙烯腈单体超标,金属制品重金属溶出量、涂层蒸发残渣超标,纸制品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有毒有害物质释放量超标,会随着食品、饮料等摄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肝、肾、心脏等器官损害。”

此外,检验监管进口消费类电子产品126011批次,货值30.4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6954批17488万美元,批次不合格率5.52%。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无3C认证、安全标识不合格、电气安全不合格、产品设计缺陷等。不符合电气安全标准的家电产品,使用中容易导致人体触电危险,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忙事故等。

为强化保护儿童健康安全,广东检验检疫局还重点加强了进口儿童用品检验监管力度,以进口婴幼儿服装、玩具、纸尿裤、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餐厨具等重点产品为主,开展专项抽查行动。共抽查以上儿童用品1717批,检出不合格242批,不合格金额422.5万美元,批次不合格率14.1%。不合格项目以标识不合格为主,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1批,不合格金额4201.8美元。

广东检验检疫局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做好跨境电商进出口消费品的检验监管,推进内外销消费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等。

见习编辑 耿超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