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正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达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连日来,中国建筑绿色产业园内的首家入驻企业——中建科技(深汕特别合作区)有限公司(简称“中建科技深汕公司”)已实现100%复工复产,并正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朝着企业全年既定的发展目标奋进。
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的高效率建成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中国速度。如此神速的建设背后,离不开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深汕合作区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布局了研发生产装配式建筑产品的项目——中国建筑绿色产业园。该产业园是深汕合作区聚焦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两大业务板块打造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并致力于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建筑绿色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并引入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PC(混凝土预制件)厂、盘汩新能源模架厂两个项目;与此同时,在建的该产业园二期和三期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也已完成60%,现场施工人员达到128人,实现了100%复工,预计到2021年初,产业园的二期、三期工程将竣工并交付使用。届时,产业园还将引入装配式机电、装配式装修等产业链上游优势企业入驻产业园。
记者在中建科技深汕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生产设备,梁、板、柱、楼梯、阳台等预制构件在流水线上标准化“诞生”,这些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立即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建造高品质的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工地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中建科技深汕公司自3月初复工复产以来,产能已经能恢复到春节前的正常水平。” 中建科技深汕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梁都义说,近段时间,中建科技深汕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完善生产设施、设立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在保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正稳步提高产能,尽快摆脱疫情带来的影响,努力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据悉,中建科技深汕公司2019年生产构件约2.6万立方米,产值超1亿元,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国内规模最大的公共住房项目)等20多个项目中。2020年,该公司计划实现产能8万余方,计划产值目标为2.6亿元。
中建科技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建科技深汕公司总经理钟志强表示,装配式建筑就像造汽车一样建造房子,用工业化手段替代传统建筑行业的现场手工作业,用标准化来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多快好省”。作为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中建科技深汕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方式获得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还有20余项知识产权在审核当中。同时,该企业正在申请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科技深汕公司有信心深耕装配式建筑,在深圳第“10+1”区的厂区打造国内产品类型最齐全、生产工艺最先进的综合性PC工厂,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高质量、全品类的装配式建筑产品。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