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卢洋洋的人包括她自己都觉得,她天生是块当社工的料。
自打大学读了社工专业,卢洋洋便对社工充满了职业认同感,加上她活泼外向,随时随地能跟人打成一片的性格,她做社工做的如鱼得水。
2011年,大三的卢洋洋在深圳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见习, 2012年刚毕业,便竞聘上沙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主任,2017年1月,卢洋洋晋升为社工初级督导。
几年的社工道路上,卢洋洋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然而她丝毫没有怀疑过,社工是她安身立命的事业。
火车上跟人普及社工知识
2008年卢洋洋高中毕业。彼时,开全国风气之先的深圳社工也刚刚起步一年。虽然部分高校开通了社工专业,但对口就业率低,绝大部分学生靠从其他专业调剂。
卢洋洋是个例外。即使当时她也懵懵懂懂,没有真正了解社工,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社工专业。“当时我身边没人懂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感觉工作内容跟居委会大妈有点相似,不过要通过系统的学习,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卢洋洋说,选择这个专业跟自己的性格分不开。自己自小就爱多管闲事。看到别人被欺负,自己肯定会打抱不平。在公交车上看到没人给老人让座,自己会忍不住跟别人讲道理。而社工专业的基本原则就是“助人自助”,卢洋洋觉得再合适自己不过。
2011年,卢洋洋来到深圳见习。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她发现,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行业。她家在吉林,每年过年回家要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而这30多个小时成了卢洋洋的社工知识讲座。“大家对社工的认知度比较低,一般要从社工做什么,怎么做讲起,讲着讲着就讲了一路。”后来,卢洋洋索性每次坐火车都带上社工宣传折页,有人问起,就主动把折页发给大家。卢洋洋说,因为热爱,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
喜欢在一线做社工服务
2012年,卢洋洋通过竞聘,成为沙湖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并带领团队把社区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
在沙湖社区,外来人口占90%以上,本地人以老人小孩为主。来到社区后,卢洋洋发现,这里的本地人和外来人基本不打交道,生活上也几乎没有交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卢洋洋发起了睦邻运动项目,开展睦邻舞会、茶座、登山、游园等五个主题活动。
在社区开展活动得有居民“捧场”。在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上,卢洋洋有自己的诀窍。“首先活动得吸引人。来到社区后,要先沉下心进行社区调研,找准社区居民的 ‘痛点’,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此外,每次开展活动时,要跟居民们打成一片,并展示出专业的一面,帮他们解决问题。此外,活动时要帮大家拍照、录视频。并把照片张贴在社区宣传栏里,把做照片、视频送给社区居民。这样居民们很开心,也为社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就这样,卢洋洋和社区服务中心有了一群固定的粉丝。只要中心一开展活动,大家都风雨无阻地来参加。“有时候天气状况不好,我们会劝年龄大的人避免外出,但他们还是要来,说一定要支持我们的工作。”丰富的活动加上到位的方法,居民们和社工间的距离拉近了,居民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了,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提高了。在卢洋洋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沙湖社区孵化和培育11个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志愿者180余人。
因为多年的社区服务经历,去年底,卢洋洋被选为坪山区第一届人大代表。今年初,卢洋洋晋升为初级督导。然而她丝毫没有减少一线社工的工作。她说她喜欢在一线服务,喜欢被居民需要的感觉。
卢洋洋说,对她来说,社工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一份爱心。“如果把社工当做是一种职业,起初会很有激情,但随着时间推移,激情会褪去;但如果是出于一份热情、一种责任,那么激情会一直持续。现在的我,就是怀揣着梦想,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社工的努力和改变。”
见习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