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位于丝绸之路要道,自汉代以来,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发展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敦煌石窟群的建造过程 , 从四世纪绵延至十四世纪 , 遗存下来 735 个洞窟、4.5 万平方米壁画、2000 多身彩塑以及藏经洞卷帙浩繁的大量文献,镌刻着我国古代千年间的艺术发展史。不仅止于东方学,它们甚至是足以使世界文化史的每个研究领域都发生改变的珍宝。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化遗产,以敦煌石窟、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等古代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也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并成为中国国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敦煌文化的内含十分广大,按照现代学科的分发,至少可以分出十几个不同的学科。如历史、考古、文学、宗教、艺术、科技、体育等等。可以说,敦煌市库和敦煌文献好鄙视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很多学者在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应该面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来进行普及介绍,让他们也能欣赏到敦煌艺术之美,享受到敦煌文化的精神营养。
为此,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家,我们从哪里来》绘者、中央美术学院推免硕士苏小芮撰写和绘制的《敦煌:中国历史地理绘本》出版。苏小芮因研究 " 龛空间 " 和中国宗教建筑而与敦煌莫高窟结缘,广阅名家文献,深入实地考察对敦煌莫高窟有深刻理解。
在书中,绘本自小女孩无意间捡到的一枚石头开始:老石头长了一副 " 老人脸 ",像一位老神仙似的被小女孩自沉眠的旧梦中唤醒,将纵穿数千年的敦煌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湖水干涸、雅丹地貌形成时,它在地质变迁中诞生;经历了金戈铁马、四方征战、初建长城的汉朝;魏晋之后接踵而来的僧侣凿窟修行;云集至此的供养人筑佛祈福;迭代传承的壁画匠人雕琢塑像、研习壁画;战乱年代的统治者交错进入这片土地 …… 敦煌,经历过纷争战乱,也经历过繁华盛世,曾是 " 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也曾 " 人烟凋敝,春风不度 "。更遭遇过洗劫,使 " 敦煌文书 " 佚散于世界各地。
敦煌的故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湮灭在黄沙之中。幸运的是敦煌成了一门国际学科,它盼来了 " 敦煌守护神 ",又盼来了 " 敦煌的女儿 ",还盼来了高科技探查检测技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来这里研究、发掘莫高窟的美,他们记录下了敦煌惊心动魄的神秘与美丽,将纵穿数千年的敦煌历史画卷长久地留存下去。
《敦煌:中国历史地理绘本》
苏小芮 著
中信出版社 2020 年 1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