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宝安法院“夏季执行大会战”期间,执结一件历时十年的案件,执行法官的十年追寻终于找到了“老赖爹”。在“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评选活动中,此案例作为宝安法院执行案件的经典范例入选,是广东法院唯一候选并入选的案件。
“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评选活动从2016年11月开始筹备,全国法院共推荐执行案例95个,从中选定29件作为候选案例,自2月15日至2月28日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悦读小程序、新华网上投票、新华网、中国法院网、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公众投票。综合网络投票情况、新闻媒体专家、法学专家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庭意见,最终确定其中的10个案例为“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当日该活动公布的十大执行案件分别是:京津冀协同执行案(北京)、外籍负责人限制出境案(辽宁)、致人伤残赔偿执行案(重庆)、运用联动执行机制合力腾退易爆厂房案(浙江)、“法媒银”平台助力执行案(江西)、重大金融纠纷执行案(上海)、商铺腾退交付案(河北)、排除妨碍执行案(湖南)、跨省强制执行案(甘肃)、被执行人拒不支付抚养费案(广东)。
这次参与评选的案件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执行效果好,在推动跨区域协作、加强执行联动、强化信用惩戒、依法打击拒执行为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评选活动激励了广大执行人员忠实履行法官职责,让全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执行工作,起到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并参与解决“执行难”的良好效果。
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宝安法院出台《2017年执行工作要点》,全面落实“攻坚2017”专项活动各阶段工作目标,全面落实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加大异地财产处置力度;制定刑事财产刑执行案件办理流程,规范财产刑案件的执行主体、执行方式和执行流程;继续做好执行案款清理工作,实现“一案一账户”的执行案款归集管理制度;加强执行监督,规范终本案件管理,健全公检法执行联动机制;畅通绿色通道,健全司法救助机制。
【读特新闻+】
案件回顾
十年前,广东男子徐某与妻子离婚并被判决按月支付抚养费后,突然下落不明,法院多方调查无果。直到2016年初,经与公安机关合作进行身份信息校核比对,宝安法院才发现,原来徐某因身份证号码与他人相同,在升级二代身份证时变更了身份证号码及姓名。宝安法院执行法官随即对徐某采取了限制出境措施。2016年7月15日,徐某出境时被发现,法院将其带回并处以司法拘留,拘留期间其与前妻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宝安法院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找到被执行人更名后的新身份信息,并借助公安、边检部门的力量,发挥执行联动机制作用,顺利找到被执行人,执结了这起支付抚养费的涉民生案件,对防范被执行人通过更换身份信息逃避执行的行为提供了应对之策。
见习编辑 王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