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当我们谈论光明科学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读特记者 温琼
2020-04-16 21:26

" 世界级大手笔 " 光明科学城引发的关注和探讨还在延续。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提升深圳在全球创新方面的策源力引领力,是光明科学城主要聚焦的发展目标。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科创格局的剧烈调整,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不言而喻。没有创新策源能力,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很难进一步提升深圳乃至更大范围内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终究会受制于人,被人 " 卡脖子 "" 扼命门 "。只有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才能牢牢地把创新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深圳由此也才能不断迈向全球创新链、价值链的顶端。

所以对光明科学城的期望,不仅仅是它在技术的产业转化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更期望它能在科技创新的 " 最先一公里 " 方面为我们提供充沛的动力与支撑,为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必要的厚度和高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 " 光明科学城承担着全面提升深圳科技创新能力重任 " 的深刻含义。这是其一。

其二,达成在创新策源能力、创新引领力方面的期望,正如市委主要领导强调的那样,光明科学城的建设要提高站位和视野。光明科学城的发展不但要 " 见所见 ",更要 " 见未见 ",对于世界科创的未来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把握。既要对世界科创前沿有精准的发现,也要对未来的种种可能有着敏锐的观察,并在跨界融合中为中国、为粤港澳大湾区、为深圳创新发展探路径、明方向。明了哪里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还要倾尽所能将这未来的 " 最先一公里 " 探出来走出来。

其三,要讲的就是 " 人 " 的问题了。人类科创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人才是整个科创网络中最活跃、最具能量也最具带动力的要素,光明科学城面向全球集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高端科创人才集聚这个 " 牛鼻子 " 就必须牢牢抓住。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直以来,深圳苦练 " 内功 ",频频推出令人瞩目的举措来吸纳人才,其初衷和用意也正在于此。

而这些顶尖科学研究人才有一般的人才禀性,更有完全属于他们的独特禀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一整套具有世界意义的揽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更需要创新设计出新的人才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散发出与世界其他知名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不一样的揽才环境魅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光明科学城无论是打造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汇聚交流的新平台,还是建立充分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的科技管理新机制,亦或是开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新局面,紧紧服务的就是 " 人 "。

最后一点,科学城,表面看是一个科学空间,往深处讲,它更是一种创新发展生态。跨界融合、协同合作、包容开放,是这种生态的关键词。这里容纳着创造性与洞察力,对关乎人类命运的前沿科学有着旺盛的想象与敏锐的发现。

无数实践和事实证明,令人惊叹的科技创新成果,往往诞生于开放与合作的环境中。因此,在理念创新、政策创新、空间创新、人居创新、运营创新乃至激励创新等多个层面,都仰赖于我们学习、借鉴、创新世界知名科学城的成功经验,将科学城的综合性科创生态营造好涵养好,这也正是 " 世界一流科学城 " 的题中之义。

深圳是我家。当我们谈论光明科学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人类的好奇心、更深入的开放创新、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科学素养培育 …… 这些汇聚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让我们一道期待着,光明科学城的惊艳亮相。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


(作者:读特记者 温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