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这些清代及民国“家书”你见过吗?
记者 刘莎莎 文/图
2017-03-10 20:24

今年以来《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综艺节目火爆荧屏,一股文化清流从娱乐综艺“泥石流”中脱颖而出。云中谁寄锦书来?节目中频繁出现的书信,这种传统的沟通、表达方式,勾起了人们浓浓的怀念。深圳书画家郑南贞收藏了一批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民间家书”,数量多达数百封。据悉,这批“家书”正在策划布展,未来将在深圳与市民见面。

1

现代社会通讯领域的迅猛发展,电子网络的高度普及,极大地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人们的联系和交流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了。电话、QQ、电子邮件、短信,只要拨一串号码,点一下鼠标,便可闻其声,见其容。书信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2

郑南贞1976年出生于潮州,潮州尚古的传统以及对书画的喜爱,根植在他的血脉之中。郑南贞现居深圳,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专事山水画,兼善书法、篆刻。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

郑南贞告诉记者,最开始的收藏书信完全是兴趣所致,“十多年前,我去杭州进修,每逢周末都会去逛那边的旧书市场,看到旧书信就会买来收藏,从最开始的三五封、十来封,一点点收集到现在的数百通民间信札。”郑南贞擅书,尤以小字专精,他表示古人的书写工整,措辞优美,自己亦从信札里得到很多文化的熏陶。

3

信,有“尺素”、“鱼雁”、“书札”、“尺牍”的美称。从古到今,经历了多少风雨变迁,传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悲欢离合。不仅是人们重要的联系亲情的纽带,还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如李密写给晋武帝的《陈情表》,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爱眉小札》,傅雷写给儿子的《傅雷家书》,或优美含蓄、或热烈缠绵、或谆谆教导,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佳作。书信独特的韵味,深沉的感情,和丰富的内涵是任何一种现代化工具永远不能替代的。

4

在郑南贞的书信收藏中,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叮咛,有情人之间的思念,还有旧时的账单,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物价水平。此外,收藏中的红色信札格外引人注意。“按照传统习俗,家中如要为老人祝寿,事先便要向亲戚朋友发送请帖,这种请帖一般斗室用红色的信纸做成的,上面写着祝寿的时间、地点以及邀请亲友参加仪式的意图。”郑南贞告诉记者。一些有身份的人家在为父母祝寿时,还要请人撰写颂扬父母生平事迹的文字,这叫做“寿序”。亲友受到请柬后,大都要向寿者赠送礼品,寿者收到亲友们送来的礼品后,则必须一一登记,以便日后还礼。

5

见习编辑 偲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