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勇于啃“硬骨头”,多用“自家货”。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建议在1-2年内实现服务业竞争性领域对社会资本全面放开,非竞争性领域引入竞争机制;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9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科技创新、国企改革等议题进行大会发言。
勇于啃基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硬骨头”
当我国制笔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圆珠笔之问”得到最终解答了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协常委徐晓兰在大会发言上提出,我国当前在制笔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是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我们应坚持自主创新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要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作为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的核心动力,做好内需市场这篇大文章。”同时,她认为,我们还要找差距补短板,攻克难关抓落实。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且有一定市场规模支撑的产业技术,国家应根据差距和短板编制重点产业技术攻关目录。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技术的攻关,并且制定详细的路线图、分工表、时间点,狠抓落实。
“我们还勇于啃‘硬骨头’,多用‘自家货’。”徐晓兰建议,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标准为目标,发挥社团组织、领军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积极作用,既要重视先进技术的自主创新,又要勇于啃基础材料和制造工艺领域的“硬骨头”,更要有敢于在实践中用“自家货”的硬骨气。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
把涉及国企内部改革的权力下放给企业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看来,把国资、国企监管改革与国有企业自身改革相混淆,这是当前国企改革遭遇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调研中比较普遍的反映是‘干得好的没认可,干得不好有考核;有了争议没保护,出了问题要追责;干得多的毛病多,不干活最快活。’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国企内部形成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提意见的’这种不正常现象。”
傅成玉表示,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运营的责任主体,也应该成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的责任主体,承担国企改革的主体责任。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把涉及国企内部改革的权力下放给企业。政府主管部门把握方向,确定原则,规定边界,负责监督。同时,从现在的三级企业搞混合所有制试点,扩大到二级企业甚至企业集团层面。这既增添国企自身活力,又彰显中国深化改革的力度,还可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回到实体经济,降低我国金融业风险。此外,还可以制定国企改革容错机制,激励和保护国企领导大胆改革。
政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出实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紧紧抓住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牛鼻子’,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作了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言。
迟福林认为,要处理好“三去一降一补”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法治手段,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优化重组,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政府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力度,尤其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有实招。”
迟福林表示,要把服务业市场开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尽快出台改革行动方案。建议在1-2年内实现服务业竞争性领域对社会资本全面放开,非竞争性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争取到2020年使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接近工业;要推动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到2020年服务贸易占外贸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
“当前,简政放权到了放管结合的新阶段,需要把监管变革作为政府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审批与监管严格分开,提高监管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他建议,要着眼于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尽快组建综合性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的统筹协调;尽快组建统一的国家反垄断机构,统一反垄断执法权,建立行政垄断的审查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实现职能、机构、队伍“三统一”。
补上近千万高级技工缺口让制造业“大而强”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615万中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达1000亿元,人均花费是其他国家游客的3.5倍,从奢侈品到电饭煲、马桶盖,无所不买。”在大会发言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守镇表示,千亿元购买力“肥水外流”的背后,正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所在。
李守镇表示,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而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靠什么赢得主动、成就梦想?”
李守镇表示,要尽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要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并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当家长对孩子选择做一名工人感到自然而然,我们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就有了坚实的根基和有力的支撑。”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