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咖和刘纪明助深圳学子成长,“学术新人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记者 刘羽洁 摄
2016-04-09 03:28

“深圳大学刘纪明数学中心”今日正式揭牌。2

“深圳大学刘纪明数学中心”4月8日下午正式成立,该中心由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纪明先生出资,与深圳大学数学院共同设立。中心的成立将推进深圳大学基础学科(数学)的发展,中心设立“刘纪明学术新人奖”,该新人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促使年轻学子快速成长。中国社科院的姜伯驹院士、袁亚湘院士、陈永川院士以及多位研究员和教授出席了挂牌仪式。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江潭瑜(左)向刘纪明先生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江潭瑜(左)向刘纪明先生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院士简介:

姜伯驹

姜伯驹教授

姜伯驹教授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不动点理论中Nielsen数的计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所创的方法在国外称为“姜子群”、“姜空间”。上世纪80年代,运用低维拓扑学的理论和方法,证明了曲面自同胚的最少不动点数等于Nielsen数;并以辫群为工具发现了与高相反,曲面自映射的最少不动点数一般不等于Nielsen数,全面解答了已有50年之久的Nielsen不动点猜想。之后又开拓了Nielsen式的周期点理论,并进一步探索其与低维动力系统的联系。2000-2005年曾任科技部973计划《核心数学中的前沿问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SIAM Fellow)、美国数学会会士(AMS Fellow)。袁亚湘院士在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信赖域方法、拟牛顿方法、共轭梯度法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非线性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

袁亚湘

袁亚湘院士

陈永川,数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永川在代数组合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他将上下文无关文法与微分算子联系起来用于研究组合计数问题,为一类经典哑演算方法奠定了严格的基础,被称为“陈氏文法”。

陈永川

陈永川院士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