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育儿成本成“全面二孩”拦路虎

特派记者 李舒瑜 甘霖 綦伟 石义胜
2017-03-06 07:54
摘要

“全面二孩”政策落实已有一周年,我国有800万个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如何照顾好越来越多的孩子?如何解除那些“想生不敢生”的家庭的后顾之忧?

“全面二孩”政策落实已有一周年,我国有800万个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如何照顾好越来越多的孩子?如何解除那些“想生不敢生”的家庭的后顾之忧?全国两会上,代表共同支招。他们一个共同的观点是:不能让育儿成本成为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拦路虎”。

家庭负担重怎么办?

给“二孩”家庭补够奶粉钱

今年1月,全国妇联调查对全国十个省市上万名儿童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一孩家庭无意生二孩,孩子养育负担过重是重要原因。

“现在育儿可不是像以前‘多个人添双筷子’的事,我们一个孩子请保姆、买奶粉、上早教,一个月就得好几千。二孩?生不起呀!”市民刘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长期关注“二孩”政策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对“全面二孩”的落地情况表示担忧:“过去一年即便是出现二孩生育高峰现象也是暂时的,主要是大龄妇女在挤‘末班车’,如果配套政策不跟上,‘全面二孩’很可能‘遇冷’。”

“养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贺优琳建议采取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医疗报销、教育补助的标准,甚至是发放生育补贴等方式,减轻生二孩的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民众生育意愿。

全国人大代表孙晓梅也认为,发放生育补贴是解决“想生不敢生”问题的好办法。至于应该发多少钱,她认为各个地区应该制定自己的政策。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财政收入高,育儿负担也相对重,可以发多一些。“至少应该补足奶粉钱。”

孩子没有人带怎么办?

将托儿所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二孩时代,孩子由谁来带,是摆在年轻夫妇面前的“棘手”问题。

调查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家庭是“双职工”,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看护。可是在二孩家庭中,许多老人年纪已大,有心无力。正因如此,高达70%的二孩家庭将“没有人带”列为二孩带来的最大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说,在发达国家,婴幼儿的入托率高达50%。要解决孩子“没人带”,可以让留在一代人记忆中托儿所“重出江湖”。

前不久,黄细花就此进行调研。她说,当前社会中婴幼儿托管机构极少。大量涌现的是各种亲子教育机构,这些机构一是价格高昂,动辄需要五六千;二是基本上是早期教育为主,需要家长陪同,不是以儿童照顾看护为主。

她建议应将托幼服务纳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在社区规划建设中专门配置建设一批针对0—3岁儿童的托幼所。“这些托儿所的建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公办,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关键的一点是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因,让大部分人‘上得起’。”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认同黄细花的观点。他强调,0至3岁的孩子,需要大量的护理和照顾,因此,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强有力的监管特别重要。

“孩子妈”的“饭碗”如何保?

莫将就业包袱全扔给企业

全面二孩落地,让女性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有媒体报道,有大四女生在面试中,不下三次直接遇到类似预期生产年龄,家庭事业冲突等问题,甚至有面试官问她准备几年后生孩子。这让她吐槽:“现在放开二孩政策了,以后哪个单位还要女生啊?”

女性就业歧视怎么破?“孩子妈”的“饭碗”如何保?全国人大代表孙晓梅建议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禁止基于性别、婚育状况的歧视。用人单位不得在面试、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或单位规章制度中限制劳动者结婚或生育;除特殊岗位,用人单位不得在招聘过程中要求劳动者提供婚姻或生育状况的信息。

“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女性可能会有两个产假,两次产假相加可达300多天。”全国政协委员梁志敏认为,这会进一步增加用人单位录用女性职工的顾虑,恶化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处境,增大她们的就业压力。他提议,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制度配套和福利措施,避免由企业独自承担用人成本,平衡女性生育权与企业经营发展间的关系,让企业愿意招女性员工。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