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在即,新语境下青年戏剧的可能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21-08-30 22:51

202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即将于9月12日在国家话剧院正式开幕,并持续举办至11月。今年,20余位青年新秀导演的戏剧作品将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媒介和观众见面。同时,戏剧节的“48小时V戏剧”竞赛也就公开招募,并于开幕式当晚竞赛演出。

2021年,身处后疫情时代,世界虚拟化加速,远程社交趋势明显,经济文化也进入内循环。在新的全球语境下,戏剧创作、观演关系、戏剧教育也无疑将受到影响。飞速变幻的时代下,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和戏剧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是青年戏剧人面临的问题,也是青戏节第14年想要探讨的问题。

青年戏剧人线上线下集结,探讨戏剧未来方向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历时十余年,推出了一系列优秀青年戏剧作品,众多中国新生代青年戏剧领袖正是从这个戏剧平台脱颖而出,成为当下中国剧坛的新生和中坚力量,这其中就包括导演李建军、李凝、邵泽辉、王翀、赵淼、黄盈、孙晓星、沈巍、丁一滕等等。

新语境下戏剧还将走向何方?今年,青戏节邀请了22位青年导演,他们将带着自己的作品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同时登场。青戏节试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鼓励青年戏剧人突破固有观演关系,勇敢创造戏剧的新未来。

除了青年导演剧目以外,本届戏剧节还将通过“戏剧在读”“戏剧在谈”“戏剧在听”“戏剧在嗨”以及“戏剧在案”等多个板块探讨新语境下青年戏剧的可能。

其中,“戏剧在听”单元主打现场音乐表演,打破演出场所的限制,音乐人也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探索声音的万千可能。

“戏剧在读”单元主要进行剧本朗读,将在投稿当中找到最具潜力的剧本,让有实力的新一代的戏剧人被更多人看到。

“戏剧在案”单元将面向全国征集8分钟戏剧表演短视频。

“戏剧在谈”单元将邀请国内外的戏剧创作者、学者及专家参与,为戏剧创作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据悉,今年青戏节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和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

往届48小时V戏剧作品

48小时V戏剧再度开启招募,更加强调跨界实验

“48小时V戏剧”一直以来都是青戏节最有挑战性、最有活力的板块,至今已经举办8届。这一竞赛要求创作人员在全封闭的情况下,用48小时完成一个命题创作任务,并将这一创作在剧场展示出来,而这48小时的生活和创作过程将在线上全程直播。

48小时V戏剧的舞台诞生了大量令人难忘的先锋作品,也从中成长起来一批优秀的青年导演,如刘正、廖书艺、丁一滕、蔡艺芸、李鲁卡、陈然、肖竞等。

这其中,2017年参赛的丁一滕导演的作品《春之祭》以其一贯的风格带领观众浸没于诗意的仪式中;陈然导演的《Dee&D-1》将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从科技的视角加以诠释,投影的运用,台词与表演的融合,都为人称道。

2019年肖竞导演的作品《星隙》根据杜甫诗中“商参”两个星座的意象,将天文现象和人类世界的人际关系进行嵌套重组,用非人类的语言探讨人类的孤独,获得了该届最佳创意奖。而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舞出身的陈欣頔导演的跨界作品《我愿意》以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巧妙结合,表现出了婚姻中的博弈、迷茫、混乱。

李鲁卡创作的音乐跨界作品《诗歌、旋律与死亡》获得了2020年“最佳创意奖”,这部作品在技术上充分发挥了“电子”的优势,从电子乐到多媒体影像,再到偶尔开启的DV机,充满了机械光影与电子媒介的魅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今年的“48小时V戏剧”将更加强调艺术家的跨界实验和碰撞。来自音乐、舞蹈、插画、当代艺术等各领域艺术家可以通过公开报名通道参与其中。9月12日,来自各界艺术家的跨界作品将在本届青戏节开幕式上进行集中竞赛展示,并邀请观众共同见证。

往届48小时V戏剧作品

(原标题《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在即,新语境下青年戏剧的可能》)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