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被疫情催熟的“宅经济”,如何延续发展红利期

读特评论员 姚龙华
2020-04-11 00:02
摘要

同时,在疫情期间被特殊性短时流量高峰推向“C位”的“宅经济”,本身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痛点

疫情期间,“宅生活”成为一种常态。虽然旅游、餐饮、线下娱乐等行业受到较强冲击,但是受到政策加持和市场需求暴涨带动,以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为代表的“宅经济”逆势大热,成为战疫中的一抹亮色。“宅经济”的异军突起,既为化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提供了缓冲空间,也吹响了各行各业加速线上升级的号角。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整个社会犹如被置入实验室,为“宅经济”的爆发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如果说疫情催熟了“宅经济”,应该没人会反对。如今,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足不出户”不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宅经济”开始面临一定程度的热度回落考验。

同时,在疫情期间被特殊性短时流量高峰推向“C位”的“宅经济”,本身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痛点。线上课程鱼目混珠,消费纠纷接踵而来;网络游戏货不对板,维权不易直接卸载;“云生活”依赖App,涉嫌过度收集信息……疫情期间,各方都想分“宅经济”的一杯羹,不少项目仓促上马,在产品质量、商家信誉、物流配送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无限美好的“云端”消费场景,在“落地”的过程中被层层耗损。

照此来看,“宅经济”风潮难道只是“疫”时之选?其实未必。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宅经济”仍然屹立风口。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的“宅经济”企业也可顺势布局海外市场。更重要的是,虽然疫情流量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是完全不可持续的。不可否认,经此一役,很多人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乃至重塑。“宅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掩盖其高效便捷带给人们的良好体验。随着线下经济的复苏,或许“宅经济”会有所降温,但整体仍会持续发展。

不过,虽然发展趋势不会因疫情的结束而戛然而止,但是“宅经济”要想延续红利期,还要苦练“内功”。“宅经济”大热的背后,用户需求才是真正的引爆点。倘若不增强用户意识,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周到的服务,提升用户“云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宅经济”难免走不长远,沦为“一锤子买卖”。

而不断进阶的新技术与不断完善的服务链,则是“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手。“宅经济”实现的前提,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借助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带来的技术驱动,以及通过重构供应链、服务链实现的多业态融合发展,“宅经济”能够加速自我革命、转型升级,逐渐解决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痛点,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从而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