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当人类活动影响动物生存环境时 病毒溢出风险最高

英文深圳日报
2020-04-10 15:45
摘要

研究者之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克里斯汀·克罗德·约翰逊(Christine Kreuder Johnson)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传染病和野生动物健康。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8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和澳洲墨尔本大学发表一项联合研究报告称,当动物物种面临过度消费与栖地流失威胁时,病毒溢出,也就是病毒从动物身上跳到人类身上的风险最高。

研究者之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克里斯汀·克罗德·约翰逊(Christine Kreuder Johnson)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传染病和野生动物健康。

他说,这项研究在数年前展开,研究者们一直期待发现更多的动物传人病毒。“我们做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找到病毒溢出背后的原因”。研究称,由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相似性,病毒更容易从它们身上传给人类。

人类狩猎、买卖野生动物,城市化进程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退化,这些都使得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产生了密切接触,增加病毒溢出的风险。许多人类活动还造成野生动物数量下降,甚至出现物种灭绝的风险。

研究表明,人类98%的DNA和大猩猩以及老鼠类似,这就使得这些动物更容易患上人类疾病,这也是为什么这两种动物成为实验室最受欢迎的物种。

包括家畜在内的家养动物与人类共享病毒数量最多,是野生哺乳动物的8倍。这可能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与这些物种频繁互动的结果。

那些数量增加,并能适应人类生活环境的野生动物,也与人类共享更多的病毒。这其中包括一些啮齿类动物、蝙蝠和灵长类动物。它们生活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成为持续向人类传播病毒的高危物种。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2004年到2013年的数据,来分析142种已知从动物溢出到人类身上的病毒,以及那些被认为是潜在宿主的物种。

这项研究为评估动物物种的病毒溢出风险提供新的证据,并分析动物病毒在野生动物数量下降的过程中,是怎样传播给人类的。

这些动物数量下降与狩猎、野生动物交易和动物栖息地生存质量下降有关。据预测,和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种群减少的濒危物种相比,这些物种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毒数量要多两倍。

由于人类试图恢复那些受威胁和濒临灭绝的物种种群数量,这些物种也往往受到人类的高度管理,使得它们与人类有了更多的接触,令它们身上的病毒也就更容易传染给人类。

约翰逊博士说:“病毒溢出是我们干扰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直接后果,结果就是它们和我们共享病毒。这些行动同时还威胁到物种的生存,增加了病毒溢出的风险。不幸的是,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导致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种混乱局面。”

约翰逊说:“我们需要真正地关注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相处方式,以及将人类和野生动物联系在一起的活动。我们显然不希望出现当前这种规模的流行病,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与野生动物安全共存的方法。”

编辑 黄泽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