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里的肇庆版图
南方日报记者 杨慧荣
2021-08-27 20:57

近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肇庆肩负重任:在《规划》列出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14个产业将肇庆作为布局城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各占一半。这既体现了当前肇庆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底气,也描绘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与《规划》相呼应,肇庆正以“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为思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落地行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为主导和特色的“4+4”产业集群,全面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度嵌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新城。

支柱产业  

优势产业勾勒发展新蓝图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我省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广东制造业发展具有稳定器作用。《规划》中的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

除了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外,其余七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均在肇庆布局。其中,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将肇庆列为核心布局城市,汽车行业、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3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将肇庆列为重点布局城市。这些均为肇庆的优势产业,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都非常大。

聚焦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规划》提出肇庆重点发展以柑橘为主的岭南水果、发展生猪等畜禽生产及屠宰加工。依托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河源、湛江、茂名、肇庆、阳江、云浮等市,加快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加强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现代生物育种研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展示基地,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

近年来,肇庆市紧紧抓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关键点,深入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半年,全市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总产值37.21亿元,新增注册3家配套加工企业。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肇庆配送分中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大型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正在加紧建设,进一步助推肇庆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兴材料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全省的布局,《规划》均把肇庆作为重点。这与肇庆目前构建的“4+4”主导产业体系相呼应。

当前,肇庆已拥有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重大项目,拥有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和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省级产业园等重大载体,正着力打造以小鹏汽车、理士电源、合普动力、嘉利车灯、广东鸿图等为代表的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根据《肇庆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可实现产值2000亿元。

广东省交给肇庆的任务是: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加快发展电池、电控、电机、轮胎、底盘、传感器、照明系统等汽车配套产业。特别指出,肇庆要依托大旺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规划》还表示:支持广州、肇庆等市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以及若干半开放、全开放测试区测试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聚焦先进材料产业,《规划》提出以广州、佛山、中山、肇庆、梅州、惠州、清远、韶关、河源、潮州、汕尾、云浮、揭阳等市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建筑陶瓷、绿色水泥等建材产业。针对金属加工领域这个细分领域,《规划》要求肇庆充分利用再生铝回收重熔以及有色金属铸件与铝加工产业集聚的优势,重点发展铝型材、有色金属铸件等有色金属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众多“龙头”的起舞也为肇庆在建材、金属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近期,世界500强企业安徽海螺集团签约肇庆打造绿色建材基地。广东金田铜业一期项目投产之际,肇庆也在积极筹谋金属加工产业园建设,支持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今年上半年,肇庆金属加工产业和建筑材料产业累计增速分别为34%和57.9%,均实现较快增长。

往更广阔的空间看,《规划》提出要发挥广州、中山、阳江、江门、肇庆、河源、梅州、茂名、韶关等市资源和大厂优势,推动稀土在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应用产业。

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划》提出支持江门、肇庆、湛江建设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基地、南药健康产业基地。作为肇庆“4+4”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也是只增不减。今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湾区中心顺利落户,该项目将围绕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两大产业,打造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肇庆生物医药产业链条。

新兴产业  

重点发力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

目前共有7大产业集群在肇庆有所布局。其中,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两大产业将肇庆列为重点布局城市。

《规划》指出,到2025年,前沿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培育建设5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7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制造高地。

瞄准这片新兴领域,肇庆要巩固电子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发展优势,重点发展特种电子玻璃、电子陶瓷、稀土功能材料、电子薄膜材料、高性能电子用铜/铝合金、金属电子浆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

在先进金属材料这个细分领域,全省将构建以珠江西岸和粤北地区为主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依托韶关、肇庆、湛江、阳江、云浮等市,重点发展高性能钢材。

《规划》提及,到2025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约3000亿元。肇庆等城市可依托生产制造优势,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市做好产业配套发展。

除此之外,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智能机器人、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在肇庆有所布局。

近年来,肇庆落实对接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建设。在培育风华高科“链主”企业的同时,两年内新引入电子信息项目超50个,不断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围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规划》也对肇庆着墨较多。

《规划》指出,要依托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梅州、肇庆、潮州、东莞、河源、清远等市大力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推动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厂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端片式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等元器件以及高端印制电路板生产线,提升国产化水平。

《规划》还提出,支持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肇庆、河源等市依据各自产业基础,积极培育特种装备及零部件领域龙头企业及“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与广深珠联动的发展格局。

肇庆制造  

“4+4”产业集群构筑高质量发展根基  

放眼湾区,肇庆拥有承东接西的交通区位优势、连片开发的土地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的营商环境优势等等,发展空间如何开拓?区域价值怎样释放?毫无疑问还是要从产业着手。

8月18日—19日,肇庆集中签约、动工、竣工产业项目177个,超8成为制造业项目。其中不乏投资额超50亿的璞泰来华南基地、实现产能翻番的小鹏汽车肇庆二期等重大项目。

今年上半年,肇庆新引进项目480个,计划投资总额1046.2亿元,新增开工项目303个,新增竣工项目265个——无论是新引进项目数,还是新增开工及竣工项目数,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从新引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看出,“肇庆制造”的力量正在凸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面对接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抢占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红利,对肇庆而言是不容错过的良机。

过去一年,肇庆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明确了“4+4”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做优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四大特色产业。

明确方向后,各县市各部门深入推进“产业招商落地年”行动,建立“招、落、投、服”全链条工作机制,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项目中,“4+4”产业链项目278个,占比65.3%;计划投资额650.7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71.9%;设备计划投资额248.8亿元,占比75.2%。

助推肇庆嵌入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无疑是“先锋”。基于此,肇庆根据企业培育资源库,以“链主”企业为主导,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增效,逐步形成市内互补、市外供给的产业“大循环”体系。

如今,重大项目发展蹄疾步稳,不论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小鹏汽车、宁德时代,还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风华高科,金属加工领域的金田铜业,纷纷将新项目落户肇庆,快速带动上下游企业落户当地。

产业载体建设持续发力,肇庆提出做强做优“2+4+N”平台,加快西江高新区、金利高新区建设步伐,推动四会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省级高新区,抓好高要、封开、怀集等县区申建省级农业科技园。

创新要素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肇庆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统筹布局全市重要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2020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9家,存量比去年增长27.38%,增长率居珠三角第一;规上工业企业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从24.9%提高到33.4%。

当前,围绕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肇庆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确定将新兴产业集群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打造14条产业链。围绕《规划》赋予的重任,肇庆将继续坚持以产业招商落地为核心,以“构建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肇庆力争实现全年新引进、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的项目分别达1000个、600个、500个、300个以上。瞄准更大的目标,肇庆将培育形成2个产值超千亿、2个产值超五百亿和4个产值超三百亿制造产业集群,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四五”肇庆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布局  

注:《规划》中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为核心城市,★★为重点城市,★为一般城市。  

■声音  

专家热议“十四五”肇庆制造业发展机遇  

陈鸿宇:  

以链主企业为牵引融入全省制造业格局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从《规划》布局可以看出,肇庆在农业、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又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呈现良好势头,共同激活肇庆产业发展的动能。近几年,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肇庆构建工业稳步发展,项目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外界对“肇庆速度”“肇庆制造”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陈鸿宇认为,当前肇庆立足“4+4”产业发展体系,全面融入全省制造业发展格局,可以说是找准了方向,也把握了重点。需要注意的是,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需要久久为功、做实做细,包括制定产业发展目标、产业链图谱、重点企业和项目清单、创新和服务体系的工作清单等等。肇庆要摸清不同产业链上的长板和短板,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从人才、资金、用地等不同方面有的放矢、精准输血。

陈鸿宇强调,产业链的核心是“链主”,肇庆一方面要积极与珠三角核心地区“链主”对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动向,另一方面要加快扶持本地“链主”做大做强,形成以重点制造龙头链主企业为主导,上下游中小企业相配套,第三方物流公司,高校科研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等相协同的产业合作与创新生态生态圈。

林江:

对接战略性产业集群先行先试“三链融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规划》对肇庆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做出了明确的表示,这对于肇庆在未来发力深度嵌入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还是相当有价值的。为此,肇庆需要确立14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大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的互联互通,明确从哪一个切入点对相关城市开展相应的产业配套。

从供给角度看,肇庆以及与之相邻的粤西城市,农业资源相对集聚,传统农业资源和食品产业经过技术赋能和资源整合后,可以打通一二三产业链条,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将肇庆列为核心城市是合乎逻辑的安排。

就新兴产业而言,肇庆一方面可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的资源,充分享受广州都市圈给肇庆带来的来自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的要素的外溢效应,另一方面,又可以与广西梧州的深化合作,把广西的市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资源来联通起来,最终实现区域融合发展的目标。

林江认为,现代产业集群的特点不再是要求相邻的地区才形成产业集聚,而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云中漫步”,产业集群的范围更广,产业集聚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相关的战略性产业集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举例来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是一个产业规划,要把规划变成现实则需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江门拥有大型央企中车的项目,而中山则致力于工作母机的模具生产,中车项目与模具生产如何融为一体,最终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呢?答案是,他们自身不会自动融合,需要有城市为项目牵线搭桥并提供产业支援服务。对于肇庆来说,可以寻找不同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中可以发力的领域和地带,帮助产业链条上的不同领域实现无缝对接。

林江还提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发展趋势是三链融合。肇庆可以考虑在三链融合上先行先试。如果试验成功,肇庆可以把相关经验推广到大湾区其他城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新城建设中的“肇庆模式”。

(原标题《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里的肇庆版图》)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