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正常举行,当事人双方却不在现场?据悉,这是深圳市仲裁院利用科技手段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三大举措之一。目前,深圳市仲裁院已全面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全流程网上办理。
"深圳微仲裁"小程序实现远程调解、庭审
近日,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第二仲裁庭内就举行了这样一场特殊的仲裁。原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已达成调解意向,但申请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留武汉,无法到达现场。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员使用"深圳劳动人事争议微仲裁"(以下简称"深圳微仲裁")小程序,三方连线进行线上调解。当事人即时签署了调解笔录和仲裁调解书,仲裁员随即将加盖公章的仲裁调解书在线上进行送达,为本次争议画上圆满的句号。
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当事人难以到现场进行调解、庭审,深圳市仲裁院逾八成的庭审安排被改期,每月约 500 件案件的处理进度受到影响。为尽快化解积案,保障当事人仲裁权利,深圳市仲裁院借助科技手段启用"深圳微仲裁"小程序。"深圳微仲裁"参照"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提供人脸识别与认证、线上庭审与调解、证据提交与质证、文书签署与送达等服务,切实解决了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到现场参加仲裁活动的难题。
E键送达打通仲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深圳微仲裁"小程序,早在 2018 年,深圳市仲裁院就启用了 E 仲裁服务平台,已实现网上申请、电子送达、进度查询等功能。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全市仲裁机构实行预约立案,该平台成为仲裁申请的主要途径。据统计,2 月 10 日至 3 月 10 日期间,超过 1000 件案件通过该平台完成了立案程序,占立案总量的 80%。
此外,为提高文书送达效率,深圳市仲裁院与中国邮政合作,在"仲裁专邮"的基础上,启用 E 键送达模式,打通仲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记者了解到,E 键送达即通过新上线的仲裁办案系统与邮政 EMS 线上系统对接,实现仲裁文书及送达信息的网络推送,由邮政特投团队进行打印、封装、送达,并将送达结果及电子签收回执反馈回仲裁办案系统。当事人只需明确送达地址,即可坐等文书送达上门。疫情防控期间,已有 300 多件案件采取该模式成功送达了结案文书。
深圳市仲裁院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宽"智慧仲裁"建设广度,完善网上仲裁工作模式,并将相关经验推广至全市仲裁机构,为当事人提供更为便利的仲裁服务。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