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称癌症检测技术获新突破,“滴血”可验50种癌症,误检率不到1%
读特记者 袁静娴
2020-04-09 10:53

日前,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塞登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经典肿瘤学临床期刊《肿瘤学年鉴》中发表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针对癌症的血液检测方法,可以一次性准确检测出50 多种癌症类型。该检测方法还可用于国家癌症筛查计划,其癌症检测的假阳性率为0.7%,这意味着癌症患者使用该技术的误检率还不到 1%。

论文截图。

论文里提到,该研究共有6689名参与者,其中2482名为癌症患者,且癌症种类超过50种,其余4207名未患任何癌症。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采集血样进行检验,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分析血样里游离DNA(cfDNA)中的甲基组序列,来得出结果。结果显示,在验证集中,检测整体特异性为99.3%,假阳性率为0.7%;在训练集中,整体特异性为99.8%,假阳性率为0.02%。

该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而在肛门癌、膀胱癌、肠癌、食道癌等12种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癌症检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检测敏感度还与癌症分期有关,分期越晚则敏感度越高。这12种癌症的1至4期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39%、69%、83%和92%,其中,胰腺癌4期的检测敏感度更是高达100%。此外,研究人员还对96%具有癌症样标志的样本进行了癌症组织来源的预测,准确度达到93%。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通过测序来分析血样里的游离DNA中的甲基技术可能是一种筛选各类癌症患者的可行方法。但研究人员也表示,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所有癌症参与者均已被诊断出癌症,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随访一年,而这是确保非癌症患者参与者准确性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同样,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这项研究结果准确性表示存疑。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的医生曾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循环肿瘤细胞DNA的敏感性比较高,当它剥落下来后,DNA游离在血里面,容易和其它DNA混淆,而目前常规用的测序手段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检测者抽到它的几率是不一定的;其次,这项研究中所涵盖的癌症类型范围虽广,但因某些癌症类型的样本量过小,研究结果可能会呈现异质性。但曾洁也认为,如果研究结果可信,那未来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床上对癌症的筛查和检测仍然主要靠影像学、CT等传统手段,与癌症基因检测相比,大部分医生更偏向于防癌体检。曾洁从经济学角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因检测报告对治疗仅有指导意义,价格还贵,在4000元至1万多元不等;而防癌体检基本在4000元左右,除了癌症数据还可看到其它健康数据,方便医生给治疗意见。”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袁静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