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深圳市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作为一份描绘深圳未来发展蓝图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圳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即以国际一流城市为标杆,推进深度城市化进程,打造多元包容的发展格局,建设完善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生态宜居的家园环境,推动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实现城市科学规划、高质建设、精细管理、高效运行、集约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发展道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不负中央和省厚望 勇探城市发展新路
在解读《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时,市规划国土委有关负责人特别提到了中央和广东省出台的两份文件,以及深圳目前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近年来,中央和广东省高度重视城市工作,2015年12月,中央时隔37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去年6月,广东省也召开了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并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目前,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资源的日益消耗,城市长远发展面临空间资源、公共配套、城市安全、体制机制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新时期,继续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有关文件精神,持续加强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在多次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起草了《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常委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于今年1月26日正式印发实施。
该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中央、省对深圳寄予厚望,希望深圳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闯出一条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同时,我市率先面临一些城市发展的新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思想,坚持创新驱动。为此,《实施意见》围绕多个领域提出了一批制度创新、标准创新和方法创新,既为全国探路,也努力破解深圳的现实问题。
强化空间资源保障 打造高效“立体城市”
《实施意见》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其中的亮点是什么?对此,市规划国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共包括五大部分、26条内容,其中主体部分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展开,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开拓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在着力解决深圳城市发展突出矛盾的问题上,《实施意见》使用了大量篇幅进行描述,目标明确,办法细致,亮点突出。
比如,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破解空间资源瓶颈问题上。《实施意见》提出既要在存量土地上做文章,加大城市更新等土地二次开发力度,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也要加快向海发展,推进科学用海。同时,还要打造“立体城市”,加快空中连廊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及土地混合利用等。
在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的具体目标是,依托新一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农地”入市等土地二次开发力度,加快健全相关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到2020年,实现城市更新项目供地12.5平方公里,完成土地整备50平方公里。在打造高效“立体城市”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统筹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及管理运行机制,重点推动轨道、公交场站、商业中心、会展文体中心等综合体的立体开发,打造功能多元化、环境人性化的地下空间系统。
直面民生焦点问题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针对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焦点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优质均衡的多层次教育体系,补齐教育短板;加快实施“三名工程”,补齐卫生医疗欠账;加快建设海、陆、空、铁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交都市,解决交通问题;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保障市政工程落地等,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在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高校数量达到18所,高校在校生数达到20万人。构建国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学院,深化教育、科研、生产高度融合,培育更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达25万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多样特色发展,鼓励民办中小学、国际化学校建设,新改扩建一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到2020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3万个、幼儿园学位15万个以上。
在完善医疗服务功能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17个以上区域医疗中心、50家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4000家以上门诊部、诊所和社康中心。加快医疗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在国际、国内顶尖的高层次医疗团队,培养一批本地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临床型人才,力争到2020年,新增执业医师1.2万名。
在打造轨道为主体的公交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公交都市战略,构建与深圳高密度、超大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完成轨道三期工程建设,实现四期工程全面开工;以大鹏新区等区域为试点,探索推广中运量交通系统,力争到2020年,城市轨道通车运营里程达到425公里。完善“快—干—支”三层次常规公交线网调整,全面覆盖公共交通薄弱区域和出行盲点,力争到2020年,常规公交站点500米全市覆盖率97%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积极培育租赁市场
住房一直是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实施意见》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对加大住房保障的目标和办法进行了说明。其中的核心内容是,针对房价高企可能带来的住房保障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租售补结合的公共住房制度,创新公共住房用地供应和建设机制,实行人才安居和基本住房保障双轨并行的住房保障模式,加快多层次公共住房供应。
根据《实施意见》,要加快多层次公共住房供应。深化住房保障体系改革,健全覆盖投资、建设、分配、监管等全流程的住房保障体系,实行人才安居和基本住房保障双轨并行的住房保障政策。强化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基础性服务,构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建立租售补结合、以租为主的公共住房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此外,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健全完善我市住房租赁政策,规范租赁市场行为,保障租赁主体权益,鼓励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主体发展,大力引导、支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消费模式;支持租赁住房建设,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推进棚户区改造。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对“二线插花地”进行综合整治,优先对安全隐患严重、危害生命安全、连片规模大、住房环境恶劣的居民生活区进行改造,推动将符合条件的老旧房屋和危险房屋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
除了上述内容外,针对海湾、河流污染,垃圾围城等生态环境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海岸带管理、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开展河湾联合整治、加快治水提质工程建设,到2020年,消除全部黑臭水体;同时,建立“污染者自负”制度,从源头上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发展,加快环境友好型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