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划手在海上航行。
汕大学子划艇到香港进入第7天,截止2月17日晚十点,划艇进入香港海域并抛锚休息,整个行程已胜利在望。自2月15日早上从汕尾红海湾启航直至今晚抛锚,第二批划手连续划行约62小时,穿越惠州、深圳等市海域,总计约240公里,每位划手划桨约3万多次,目前划手状态良好,还从前方传回了一些照片。
划艇穿过惠州、深圳海域后抵达香港海域。
在长划过程中,“汉娜”号的划手们发现了一只死海龟。他们将其打捞并送回“延平二号”保障船。海龟科考团队指导老师孙泽伟仔细辨认后,发现该海龟额鳞已经脱落,但两片上额鳞印迹仍在(除了绿海龟是两片上额鳞,其他海龟均为四片),再结合昨晚保障船抛锚地点惠东海龟湾正是绿海龟的主要繁殖地,且绿海龟的洄游通道与项目航行路线一致,他判断其种类为绿海龟。
划手拾获的绿海龟。
海龟科考队成员在观察绿海龟。
孙泽伟介绍到,绿海龟一般能活到80至100岁,二十几岁才算成年,成年海龟个体可以长到1米2至1米5之间。而这只死亡绿海龟全长59公分,宽度为43公分,骨板长37公分,年龄大概为6至7岁。
队员们将在海中发现的海龟打捞上划艇(田杰供图)。
这只绿海龟因表皮腐烂,骨板侧缘(背甲和腹甲的结合部)在海水中泡至脱落,死亡时间太长难以判断死因。孙泽伟和科考队员在近距离观察死亡绿海龟后发现,其鼻尖有破损现象。孙泽伟推测道:“这个地方出现破损,一种可能性是这只海龟死后漂浮时被船只的螺旋桨打破,也有可能是生前被船只打伤,导致在水里窒息而亡。”
孙泽伟注意到,除惠东海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外,还有将近700多平方公里的缓冲区(海龟上岸产卵和稚龟放生的区域),但是没有发现警示渔船不能进入的标识,附近有许多渔船在作业。他建议:“要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做好明显的标识,并对附近的渔民进行宣传辅导。渔船绝对不能进入核心区域;缓冲区在特定季节(海龟繁育、放生季节)也不能进入。”
路过海龟洄游通道的船只。
海龟洄游,除了生殖洄游,还有索饵洄游(海龟沿相对固定的路线进行捕食),目前无法判断项目航行路线属于哪种洄游路线。但在此次航行中,海龟科考队员沿途观察到许多水母,绿海龟除了喜欢吃水母还喜欢吃藻类。尽管现在不是海龟繁育季节,但它们可能会在这一路线捕食,需要加强对这一洄游通道的海域保护。
孙泽伟及科考团队将把这只死绿海龟带回汕头大学,到时会收集基础的生物学数据,例如体长、体宽、各个背甲的长度和体重,是否有植入身份信息芯片,与已有的海龟数据作比对,可能的话还会对其进行简单的解剖并探究死因。
对这只失去生命的海龟,划手田杰告诉记者:“很可惜。不过我们科考团队的负责老师说会研究后做成标本。科考团队解剖后会告诉我们海龟的死因,我们也很想知道。这件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自己以及唤起全社会来共同保护海龟的信念。”
海洋划艇男队保护海龟的宣传网页。
记者了解到,本次汕大海洋划艇项目,男队(“汉娜号)为保护海龟已发起公益筹款,所筹款项将捐赠给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于开展稚龟培育工作。截止至2月17日22:00,已有277人捐款,已捐款总额为15239元。目前,“汉娜”号男队仍在为公益筹款努力,点击下方链接,可为保护海龟助上一臂之力:https://my.stu.edu.cn/v3/rowing2/mTeam/content.jsp。与此同时,女队(“茉莉花“号)也在为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在汕头开展红树林保护工作筹集启动资金。截止至2月17日22:00,已有584人捐款,已捐款总额为21344元。捐款链接为:https://my.stu.edu.cn/v3/rowing2/fTeam/content.jsp。她们期待有更多的人来支持这一公益项目。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