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而美丽的盐田港。
2020年首季度接近尾声时,盐田区迎来重大利好。深圳海事局推出六大类22项举措,全力支持该区建设国际航运枢纽。
此举对盐田区而言,将助力盐田在未来15年建成国际航运发展的标杆性样板;对深圳市而言,将助力我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同时,也将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在深圳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背景下,其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作为唯一与香港海陆相连的行政区,盐田区以港建区,以港兴区,辖区盐田港为单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港口,现有7个20万吨级深水泊位,全球90%的大型和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均挂靠盐田港,为中国华南地区集装箱主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建成6套船舶岸电系统,覆盖码头80%共16个超大型深水泊位,成为我国沿海港口岸电供电能力最大、泊位数量最多的集装箱码头。2019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307万标箱,全球最大运载量集装箱船“地中海·古尔松”号首航盐田港、MCC国际中转集拼分拨中心启动运营、惠盐组合港正式启用、生鲜冻品查验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盐田港迎来最大历史发展机遇。
正是基于这些先决性优势,3月26日,深圳海事局发布《关于发挥海事作用支持盐田区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意见》,提出“两步走”的总体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海事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推动盐田加快建成国际航运枢纽港;第二步,到2035年,促进更多前沿性创新项目在盐田落地,助力盐田在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港进程中走在前列,建成国际航运发展的标杆性样板;助力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意见》包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发展高端航运产业、巩固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发展文体旅游产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水上安全治理新格局、建设航运人才高地等六大类22项具体举措。支持盐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优先在盐田部署重大海事改革试点,深化“综合执法样板区”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助力盐田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世界级枢纽港和航运企业。
从《意见》中可以想象,未来盐田区航运发展将会是怎样一幅美好蓝图。《意见》支持盐田发展高端航运产业方面,推进“大鹏湾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升级,建立船舶排放控制立体监测系统和监管信息平台,打造“船舶排放控制示范区”。
支持盐田巩固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方面,推动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危险货物运输新模式,完善信用监管机制,通过信用管理巩固盐田港发展优势。创新船员管理模式,通过提升船员管理水平提高港口综合功能。
支持盐田文体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创新水上游乐活动管理,共促水上旅游与交通运输安全融合发展。促进盐田水上客运发展,推动大梅沙码头建设,支持盐田发展深圳至深汕合作区等海上客运航线和“海上看深圳”观光旅游航线、支持盐田恢复重建梅沙口码头,加强水上旅游活动的应急和搜救能力建设,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保障。
支持盐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水上安全治理新格局方面,创建海上安全示范区,强化航运综合保障能力,夯实船舶污染防治基础。
支持盐田建设航运人才高地方面,建设航运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为盐田和其他地区航运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盐田建立国际海事智库,促进海事政策、规则、制度、技术、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深化区域和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在盐田举办、承办大型国际航运交流会议,推进深港海事和航运界全方位深度合作。
目前,盐田区致力于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文化旅游、海洋生物科技等海洋产业,正加快建设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推动盐田港及后方陆域围绕“港、区、城”进行一体化布局、融合发展,开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视角下的盐田探索,海事管理对盐田区各项建设的支持尤显重要。下一步,盐田区将携手深圳海事局加强对《意见》的贯彻落实,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策划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发展峰会,先行先试海事领域的改革试点,助力深圳建设交通强国海事建设示范区,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征程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优化港区营商环境 出台实实在在扶持政策
打造可复制的“盐田经验”
在“双区”背景下,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对盐田区乃至深圳市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直以来,盐田区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港区口岸营商环境、出台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同时注重理论研究,希冀借助此次深圳海事局发布的“22项举措”利好,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田经验”。
不断优化港区口岸营商环境
为加快推动盐田港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近年来,盐田区在市口岸办、深圳海关及驻盐海关的支持和配合下,不断努力优化盐田港区口岸营商环境,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019年6月1日起,盐田综保区盐田片区南闸(一线)开始试行24小时通关运作,做到了区港之间全天候无缝对接。通过提前申报、改善单证流转及吊柜流程等措施,将通关时限从原来的9天缩短至3天,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建设进口查验设施,优化通关查验流程,查验能力约增加2倍。
2019年10月22日,“惠盐组合港”通关新模式正式运行,“一港两关”的监管模式创新开启。这样就形成了以盐田港为枢纽、惠州港为支线的“组合港”,为大湾区内的企业进出口搭建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物流新通道,扩大了惠州港货源腹地,逐渐形成集聚效应。粗略测算,每年将有500万吨货物用“惠盐组合”方式进出境,为企业降低成本总和在1000万元以上。
此外,深圳海关还在盐田区率先进行了新一代海关信息系统综合业务功能试点,每年可为辖区出口企业减少约4.15万小时通关时长。同时实行数据自动对比、卡口自动核放,实现保税货物在特殊区域间点对点直接流转,降低了企业物流运行成本。
打造全链条完整冷链进口产业
2020年2月26日,3条满载400多吨金枪鱼的远洋捕捞船靠泊盐田港,标志着盐田区为打造全链条完整的冷链进口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以往通关模式不同,大鹏海关探索运用“船边直提”通关模式降低企业25%以上通关成本,将通关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提高码头泊位输运效率。
据了解,深圳市超80%的冻肉都经盐田港进口。盐田区下阶段将努力打通冷链进口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冷链进口产业有序发展,培育完整产业链条。
出台扶持政策促航运发展
2020年,盐田区计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促进辖区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鼓励船公司开辟外贸新航线,该区对在盐田港区挂靠的船公司,每新增一条外贸航线,无论注册地是否在盐田,均可获得150万至500万元扶持。
为鼓励航运和配套服务业聚集发展,对开展船舶融资租赁、运费期货交易、航运保险、船舶燃料供应、船舶代理、海事法律、海员培训等相关业务的企业,该区给予一次性50万至100万元扶持,同时连续三年按一定比例对企业产生的经济贡献给予奖励。
为支持发展水水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发展,对在盐田港区通过水水联运和海铁联运方式产生的吞吐量增量按15-50元/标准箱给予扶持,对新挂牌且达到一定门槛的内陆港给予100万元一次性扶持。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