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持续奋战,让入境人员既安全又暖心——福田区莲花街道转运组工作全纪录

读特记者 刘宇斌冯燕
2020-04-02 15:51
摘要

为了更好地舒缓境外输入人员的不良情绪,罗来超等人不仅耐心地做好安抚工作,在执勤过程也会主动帮输入人员进行行李搬运等工作。这些暖心的细节,也让莲花转运组获得了大量境外输入人员的肯定与配合。

3月31日凌晨3点,福田汽车客运站境外人员集中分流点,身着蓝色隔离服的工作人员们正紧张做着准备。新一批有相关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的入境旅客即将来到这里,转运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们要在欢迎他们回家的同时,安抚他们的情绪,安排他们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不透风的隔离服虽隔离了可能的病毒,却也让他们的生活如“暑气熏蒸”。

福田区莲花街道也有部分工作人员在这专班里,他们的工作不分昼夜,按他们的话来说,“有‘莲花人’回来了,我们就要去接,去欢迎他们回国,去疏导他们参与观察”。

△莲花街道转运工作专班

2点一线的3班倒工作,他们常住隔离酒店

“当人员一到汽车站,我们的信息卡已经做好了,转运班车也已经备好,人员一到立马转运至健康驿站。”莲花街道参与福田区转运工作专班成员罗来超介绍,他与同伴王振滕、傅卫华等自3月21日起就始终在“福田汽车站——隔离酒店”进行2点一线3班倒的生活。

境外输入人员从宝安机场、深圳湾口岸进入深圳后,罗来超等人就要紧张忙碌起来,一面核查人员信息,一面与健康驿站方面取得联系,安排好后续入住问题。而为了减少风险,入境人员在福田汽车站逗留的时间原则上不会超过15分钟,大量需要核查的信息和紧迫的时间让每一次工作都像打仗一样,这样的工作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傅卫华说,“每天都是不可预测的,你不知道几点有人回来,不知道几点才能吃饭。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连吃饭的时间都不知道是几点,因为都要等到脱下隔离服之后”。而这样一种不确定性,也激发了他们心中的血性,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干部,背上责任的重担,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已经成为了习惯。

△输入人员到达福田汽车客运站

由于接触的都是 “未知风险”人员,罗来超等人必须做好防护措施——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以及防护鞋套,一件都不能少。而这全套“武装”上身,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期间,吃饭喝水上厕所非常不便。为了不将可能的危险带回家中、带给同事,他们每天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不回家,住在酒店!”

硬核闭环与暖心服务,莲花转运组获点赞

境外输入人员的转运工作需要细致和认真。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飞行时间让大部分人处于焦躁状态,为了更好地舒缓境外输入人员的不良情绪,罗来超等人不仅耐心地做好安抚工作,在执勤过程也会主动帮输入人员进行行李搬运等工作。这些暖心的细节,也让莲花转运组获得了大量境外输入人员的肯定与配合。

△输入人员将转运至健康驿站

“针对莲花街道外籍人员较多的情况,我们专门准备了翻译工具,后台还有专门的翻译专家随时提供协助”。据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境外输入人员经过长时间的交通辗转,街道还专门准备了矿泉水、八宝粥、饼干、蛋黄派、牛奶等食物,极大缓解入境输入人员的饥饿和疲惫。

“非常感谢你们,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几乎每个入境回深人员都会这么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有几个小女孩在到达健康驿站的时候还给我鞠躬,一直说着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大半夜还在这里值守。”王振滕告诉记者,小女孩的鞠躬让他和同伴一天的劳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自豪感,自豪于自己从事着这样一份工作,也自豪于自己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从入境对接、登记到安全转运至隔离点,各小组工作人员严密配合,确保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严格按照要求实现“闭环”管理,确保实现疫情“零输入”。据统计,自3月21日以来,截至3月31日,莲花街道累计接送安置辖区入境人员165名,均已按照规定落实隔离措施。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刘宇斌冯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