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必读|大类资产配置格局再度转换

记者 王平 综合整理
2017-02-08 15:51
摘要

2017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初开幕,国企改革尤其是被喻为突破口的混改,无疑将成为热点议题。

一、宏观面

1、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在即,2017年资本市场监管和改革如何推进受到更多关注。业内人士指出,进入2017年30多天以来,中国证监会在加强稽查执法工作、规范发行审核事项、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将对全年的资本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本轮“变相加息”对经济的影响远小于“去杠杆”的指示性意义,在国内经济平稳和通胀持续走高的基础上,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预计未来“钱会紧但不会荒”。不过,在“内忧”缓解的背景之下,国际市场却“山雨欲来”,大类资产配置格局也再度发生转换:黄金“性价比”再度凸显,高杠杆及利率敏感部门的配置意义下降,包括债券、房地产在内的投资意义将回落,权益类资产和大宗商品则存在结构性机会。

3、2017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初开幕,国企改革尤其是被喻为突破口的混改,无疑将成为热点议题。

4、全球经济增长未理会一些经济学家所发出的悲观警讯,在2017年有了一个极为亮眼的开局。根据数据商Markit编制的报告,主要经济体的1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在今年初获得动力。摩根大通1月全球PMI指数从去年12月的53.6上升至53.9,为22个月高位,并且已经连续第五个月上升。

5、近日,多家机构初步数据估算,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或刷新去年1月份创下的2.5万亿的纪录高位,甚至达到2.8万亿元。监管部门近日着手对部分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为信贷降温。据了解,部分银行近期接到了央行信贷额度的调控通知,要求不同程度地收缩信贷投放规模。

二、中观面

1、2016年10月份以后,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延期、豁免履行承诺事宜的公告,程序繁复、诉讼缠身、条件生变、时间不足等主客观因素成为较为常见的“托词”。统计数据显示,从年初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深交所已先后向ST华泽、东北制药、鼎泰新材、北部湾港等4家上市公司下发监管函,关注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上市公司董监高未履行承诺的行为。

2、受益于“开门红”保费收入的持续稳增,保险机构的资金配置需求也相应抬升。新年伊始,保险机构便频繁现身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值得注意的是,调研机构中惊现多家已获QFII资质的境外保险机构,这在近两年实属鲜见。调研数据的背后,暗藏保险机构新一轮投资布局的密码。

3、鸡年开市以来,沪港通和深港通资金均实现双向净流入,尤其是沪港通双向资金均加大买入力度,深港通双向资金则继续保持细水长流态势。从成交活跃股情况看,南北向资金“你买你的我买我的”,北向资金热衷于追捧白酒股、家电股和基建股,南向资金则偏爱汽车股、保险股,以及李宁、融创中国、汇控、腾讯等大蓝筹。

4、严监管的态势之下,目前开展新三板业务的券商,已有近半挨过罚。春节刚过,又有3张罚单飞来,部分负责人将被约谈。2月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网更新4条监管公告,其中3条跟券商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有关。

5、今年以来,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各路社会资本对保险牌照的热情依然不减,并且多以上市公司为主。2月6日,机器人、出版传媒、东软集团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由其共同发起设立的融盛财险获得保监会同意正式筹建。至此,今年以来已有6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另外,今年以来,包括家家悦、天马股份和贝因美在内的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拟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公告。

编辑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