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深圳重奖“鹏城工匠”每人50万元

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凌远强
2017-01-18 04:24
摘要

17日上午,2016年度深圳市高技能人才认定暨技能大赛总结大会在深圳人才园隆重举行,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其中“鹏城工匠”每人重奖50万元。

首届10名“鹏城工匠”、首批认定的30名“技能菁英”、2名“工匠之星”、185名“技术能手”、33名“好技师”……17日上午,2016年度深圳市高技能人才认定暨技能大赛总结大会在深圳人才园隆重举行,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其中“鹏城工匠”每人重奖50万元。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为获奖人员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鹏城工匠”称号为我市2016年设立的技能人才最高荣誉,授予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每年评选不超过10人并予以50万元重奖,旨在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王文志、冯平、伍辉、李海明、陈志忠、陈敏通、贺玉兵、贺鹏麟、高峰、涂志会等10人获得首届“鹏城工匠”称号,并获得每人50万元重奖。他们分别来自加工制造、交通能源、文化创意等领域,大多已获得国家或省级技术能手、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市300万技能人才中的杰出代表。

深圳市同步启动“技能菁英”工程,每年遴选30名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资助每人20万元“留洋”经费用于赴海外研修培训,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要求的技能型领军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人才优势。本次受表彰的首批30名“技能菁英”行业分布比较广泛:既有黄金首饰制作的“能工巧匠”,又有新能源电池结构技术研发的“新锐”,既有已斩获多个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大奖的“耀眼新星”,也有负责核电反应堆运行控制的“神秘操纵员”。凝聚他们智慧和汗水的产品,既有九天之上神舟飞船的精密计时器,又有重洋之外船舶和海洋工程平台,既有工业生产线上的机器手臂,又有商场酒店的建筑装饰,既有无处捉摸的无线通信信号,又有百姓餐台上的糕点面包。其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关天培年仅22岁,他从15岁开始学习汽车维修钣金技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反复琢磨改进技术工艺,成为汽车钣金维修行业年轻的高手,2013年代表公司参加全国交通行业技能大赛获得广东赛区第一名、全国决赛第二名,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2016年,全市共组织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36项,涉及65个职业(工种),首次面向全国举办工业机器人设计与管理、贵金属首饰制作(起版)两项“工匠之星”技能大赛,诞生了首批2名“工匠之星”,各项竞赛前六名且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的185名选手荣获“深圳技术能手”称号。

除技能大赛外,深圳去年还还陆续实施了新的技能培训补贴办法、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计划、试点发放5000万元培训券、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多项新的创新举措,并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和专业团队推进技工教育改革。截至2016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发展到308万人,比去年增长22万人。

见习编辑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