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龙华区慢病中心陈伟标,截至目前已在富士康驻点一个多月,每天在园区内走路近2万步,为做好密闭车间等防控,提出了60多条科学、有效、可行的工作建议,为企业员工健康安全复工复产贡献了自己力量。
以下是他在战疫中写下的日记:
今天是我进驻富士康抗疫“满月”的日子,也是连续无休的第51天。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从料峭冬寒到春暖花开,木棉花最早报信,黄铃木也来凑热闹,按往年,这该是踏青赏花,到户外撒野探春的好日子。
大年三十预备返深,儿子却发烧了
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近晚十点。夜很静,我给自己泡了杯热茶,偷享这难得的闲暇时光。茶香入鼻,带着丝丝微苦,氤氲的水汽将我的记忆拉回到一个多月前。
大年三十,好不容易可以放假回家过年。一大早,我便兴冲冲开着车跑了五个多小时,中午回到老家,抱着久未见面的儿子,感觉人生甚幸。休息不到半天,晚上十点左右单位打来电话,告知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立即返深,第二天必须回单位报到。
其实作为公卫人,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疫情变化,早有心理准备,但对家人还是满怀愧疚。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叫我该回就回,现在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收拾好行李,准备休息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启程回深圳。
然而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夜里儿子发烧38.5度,一岁半的他还不太会说话,哭闹了一个晚上,为了照顾他我基本没睡。第二天,儿子依然高烧不退,好在精神状态、食欲各方面还不错,没送医院,我就在家里给他进行了降温处理。紧接着自己立马启程回深,看着儿子发烧,没能在身边照顾,心里挺不是滋味。
我这块革命的小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回到单位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到高速路口“守关”测体温。我有偏头痛的老毛病,时不时会发作,高速路口风大,天气冷,又上夜班,我很担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会诱发偏头痛,影响工作,于是我带着备用的止痛药,就上岗了。说来也怪,虽然风很大,有时也下雨,包得严严实实的“破脑袋”还是蛮争气的,偏头痛居然一次都没发作,这一守就是10天。
▲陈伟标在高速路口为来往人员测量体温。
由于疫情进展,疾控中心需要抽调一批采样人员,负责对密接者进行采样。大家都清楚,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与被采样者几乎是脸对着脸,被采样者由于咽部受刺激,可能会引起咳嗽或者呕吐反应,这时医务人员将面临着很大的感染风险。对于这样一个高风险的工作,同事们都毫不犹豫,我也义无反顾的报了名,因为我认为这才是学预防医学专业的我应该做的。
▲深夜,陈伟标和其他工作人员仍坚守岗位,在高速路口忙碌着。
虽说是采样人员,但由于人员紧缺,我这块革命的小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像消杀、隔离点管理等这些工作我都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区第一例确诊病例家中的终末消杀就是我和同事周建龙等一起完成的。
每天的步数都接近两万,提出60多条防疫建议
随着复工复产号角的吹响,龙华区卫健局又把我和八个同事安排到富士康公司驻点,富士康是一家执行力强、管理规范的大企业,疫情期间,数万人的园区运转得井井有条。我进驻的是富士康的鸿观园区,除了我之外,驻点小组的另外2名组员分别来自区卫生监督所和鸿观社康中心。
作为组长,我的任务是确保鸿观园区8万员工安全健康的复工复产,说实在的,刚开始我自己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压力非常大。与高速路口测体温、采样、消杀、隔离点管理这些工作相比,在富士康驻点需要更加强大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我一刻都不敢懈怠。我们奔波在偌大的园区里,每天的步数都接近两万步,最近把一双老皮鞋给磨破了,皮鞋光荣下岗了,我却仍然在坚守。
环境的消杀、隔离点的设置、空调系统的改进、排污的管理……林林总总,把我所学的公共卫生知识全都考验了一遍。特别是无尘密闭车间的防控工作,广东省将密闭车间列为复工复产的高风险场所,改进车间空调系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我通过查找书本,请教专家,自己摸索,尽力确保提出的建议科学、有效、可行。
一个月,我们共提出了60多条防疫建议,为园区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身为公卫人,职责所系,生命所托
我深知这一辈子能遇到像非典、新冠这么大的疫情的时候并不多。非典时期,我还是个正在备战高考的学生,世界在保护我们。而如今,我作为一个公卫人,能参与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不负党国,不负人民,是我一生的光荣。选择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份责任,疫情面前,哪怕被感染,哪怕前路未卜,我们公卫人都应该义不容辞,迎难而上,因为,职责所系,生命所托,这就是我最朴素的观点。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