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邓靖:“他们的每一声道谢,让我感受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邓婧
2022-03-17 19:3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户口本上的户籍所在地,这里还有许多我爱的人和珍贵的回忆,我早已和这片土地血肉相连。

邓  靖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辅导员


服务岗位:在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光城市花园、正龙村、南山村、南园村疫情管控区负责核酸检测扫码、排查登记


2022年3月7日-14日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通告发布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奥密克戎病毒在深圳多地传播。深南大道、龙岗中心城、大运体育馆、东门步行街、笋岗玩具批发城,福田少年宫剧场、会展中心展览、海上世界、大冲科技园、宝安沙井生蚝节等我们熟知的地点与活动已不复当初的热闹,仅有的行人也是步履匆忙。在深圳长大的我打从心底难受,眼角不禁湿润了。我想:“这么美丽的深圳,我能为她做些什么?”

深圳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户口本上的户籍所在地,这里还有许多我爱的人和珍贵的回忆,我早已和这片土地血肉相连。如果说新冠疫情是给我们当代深圳青年的一张考卷,那么我的内心就像中国现代诗人艾青在诗里所说那样——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看不得她和她保护着的人民被病毒侵害,所以决心以实际行动投入一线抗击疫情。

3月6日,在收到学校团委组建青年战疫突击队的号召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3月7日,我与其他16名深职院的青年师生陆续到达指定集合地点,短暂的寒暄之后便开始了工作部署。首先联系街道工作人员给每位师生分发了义工服,穿上神圣的红马甲前往南光城市花园、正龙村管控区。在连续喊出三声“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口号后,全体青年突击队成员一下子有了战胜疫情的士气。但我深知,震耳欲聋的口号中也夹杂他们的忐忑、不安、小心翼翼。病毒无情,谁也不能置身事外。是啊,即使有三针疫苗的加持,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身为带队教师,我更深知责任重大,时刻要求突击队队员们加强防护意识,严格按照自我保护的标准流程穿脱防护设备,不断检查他们防护情况,以及每个人的状态。直到看着他们安全稳妥地踏进管控区我才放心下来,下一秒却又紧张起来……我的队友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卫深圳,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深圳“95后”“00后”!

在管控区的上门核酸采集工作中,医护人员、志愿者、网格人员为一组,我们穿着防护服在正龙村、南山村、南园村、北头村等“城中村”里串街走巷,爬楼上门到每一户人家,喊道“你好,有人吗?上门做核酸了。”待到这户人家回应开门后,我们依照规定程序开展工作,志愿者录入核酸码,医护人员用咽拭子采集,网格人员处理易感染物。等一户人家采集完了,喷洒消毒水,继续下一户人家。在防护服的严密包裹下,每一次呼吸都会使眼镜和面罩蒙上雾气,严重遮挡视线。爬楼的时候总是满头大汗,大口喘气,但听到住户们的一句“谢谢,辛苦你们了”,尤其是看到“加油医生天使!辛苦了”这幅画时,我的内心莫名地升起一股感动的暖流,顿时涌现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这力量源源不断翻涌着,促使着我一步不停地继续背着采集用品向下一户、下一层、下一栋、下一区前进。

正是因为被人民需要,他们的每一声道谢,让我感受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我相信,正因为有这些不畏艰险的抗疫人员,这片土地才会让人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突击在前、不畏险阻、真情奉献、志愿担当,面对疫情,身为深圳青年,接下来我将继续前行!

(原标题《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邓靖:“他们的每一声道谢,让我感受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
(作者:邓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